語言好。語言好有標準嗎?沒有。在我的理解裏,好的語言不外乎自然、行雲流水、痛快淋漓、不做作。這些在本書中都可以看見,你讀時,沒有硬的感覺,沒有不舒服的感覺。這就是巴金所說的最高技巧吧。浩月的文字同他的出身一樣,來自於農村,充滿了鄉村氣息,也布滿了樸素的味道。浩月從沒忌諱過他的童年,我想他是知道那些苦難的過去給了他無比的財富。這種財富就是浩月文字中的活力,也是他的文章受到許多人喜愛的原因。樸實的文風,樸實的感情,樸實的語言,樸實的愛情……但是所有的這一切之外,你自然能發現他的機智,他的聰穎。就象有評論家論賈平凹所言:他的農民的樸實後麵藏著的是機智。浩月也是這樣。浩月在他樸實的語言後隱藏著的是他所追求的一種博大的樸實的文風。無論是酷評,還是情愛文字,無論是心靈小品,還是自傳類的文章,浩月總是用他那沒有一絲張揚的文字,敘述著往事,敘述著情感。這種平實的語言決定了他獨特的文風,平實文字後麵是熱烈濃鬱的情感。
情感真。情感的真實真摯是一個人為文的基準,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你若讓我舉例子,我自然也會信手拈來。其實這是不用舉例子的,即使是寫小說,也有最初情感的觸動,沒有憑空出世的作品。散文、詩歌更是情感的產物。放眼望去,舉凡觸人心動心動的作品,其首先是以自身的情感等許多魅力打動讀者,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以浩月的這本書為例,若以情論情,沒有人會否認“獨自在路上”這一輯自傳類文章的煽情力。但浩月不是煽情,他也不用做給誰看的,這些完全是真情實感的流露。不怕你笑話,在讀浩月的這些文章時,我的眼角濕了,讀一次濕一次,我可是極少不流淚的呀。這就是情感的共鳴。寫童年、青年的六叔,寫青少年時的朋友,寫在大都市與自己一樣漂泊的人兒,寫同事,寫不知名字的在電梯裏唱歌的男孩,寫不近人情的姥姥,寫初戀的女孩草兒,寫溫暖的地瓜……所有這些,浩月真是用情至深用情至真也哉。
浩月的文章的特點當然遠遠不是這麼多,我看到的比這更多,我沒看到讀到的還有很多。這也不是我這篇短文所能解決的。我希望在另一篇文章中很好的係統的深入的論述,這一篇短文隻是我的讀後感而已。從這本書裏,你可以讀到浩月的人品,讀到浩月的心靈,讀到浩月的人生經曆,讀到浩月的種種愛與恨,苦難與歡喜……總之,你會讀到一個人的奮鬥,掙紮,不屈,還有頑強。文以栽道,浩月為文的最初當然沒有這樣想,而現在在他不自覺時,他的文章記錄了他的喜怒哀樂,記錄了他的思想與品質。這是意外的收獲。
一個人散著步,一個人在用文字訴說著,雖然個人化,雖然情感化,但個人與情感永遠是社會中的個人和情感。浩月就這樣一個人散著步,一個人訴說著,向我們向大眾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