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原本跟自己不相上下的近親、同事、兒時的夥伴平步青雲時,有的人也容易滋生嫉妒之心。因為他們難免會時常想起這些飛黃騰達的同伴,感慨自身命運不濟之餘,深感命運的不公;而旁人也會經常談起那些平步青雲之人,這些言辭更助長了他們的嫉妒之火。但是,該隱對他兄弟亞伯的嫉妒之心[21]更為惡毒,因為任何人沒有看到上帝悅納亞伯的貢品。
關於易生嫉妒之心的人就談這些,下麵我們再探討一下哪些人易遭人嫉妒。
剛嶄露頭角之人容易遭受猛烈的嫉妒之火,但是,這種嫉妒會隨著時間而減弱。我們都知道,越德高望重、地位越高的人越不容易遭受嫉妒,因為人們認為他們在付出之後理應獲得幸福。這就如同有人會嫉妒額外的賞賜,但沒人會嫉妒債務的得償。況且,嫉妒是由於同類之間的相互比較而產生的,所以隻有身為國王的人才會去嫉妒一位國王。對於德高望重之人,有一種特殊的情況,那就是當他們的光芒隨著時間的推移被新人掩蓋後,假如他們依然保持幸福,恐怕就會遭人嫉妒了。
達官顯貴的高升不容易招人嫉妒,因為人們潛意識中認定他們命好,覺得榮耀富貴都來得理所當然。而那些魚躍龍門、突然飛黃騰達的人,則容易遭人嫉妒。這種嫉妒就像陽光一樣,照在懸崖峭壁上比照在平地上要更為炙熱。人會是對逐步升遷者不滿,但更看不慣平步青雲者。
那些經曆過千難萬險的成功人士也少遭嫉妒。因為人們清楚他們的成功來之不易,有時甚至會對他們生出憐憫之心,而憐憫向來都是醫治嫉妒的良藥。城府極深的政客們常常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來躲避嫉妒之火,他們總在功成名就時感歎生活的艱辛,表露自己的苦楚,事實上,他們的真實感受並不是如此。對於不得已的苦衷,如此感歎也沒什麼;但是沒事找事憑空臆想的話,可就不行了。因為,再也沒有比充滿野心而又惺惺作態的偽君子更惹人厭惡的了。對那些政要人士來說,如果能為下屬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保護好自己的下屬,就可以有效地將自己與嫉妒隔離開來。
那些聲名顯赫且行事張揚的人最易招致嫉妒。他們要麼凡事爭強好勝,要麼到處宣揚自己,以此顯示自己的偉大。聰明人絕對不會做這種傻事,在不緊要的事情上,他們總是選擇委曲求全、息事寧人,以免遭受嫉妒之火。對身居高位之人來說,應該做到態度謙虛、平易近人、言行坦蕩,跟狡詐的掩飾相比,這樣要少受很多妒火。狡詐的態度會給人一種感覺,這個人並沒有與之相稱的能力,不配擁有現在的地位,這無異於主動喊人來嫉妒自己。
我想歸納一下前麵講述的內容。我們在開始就提到過,嫉妒這種行為本身就帶有巫術的性質。因此,根治嫉妒的唯一方法就是去除巫術,將這種“妖氣”驅逐並轉嫁他人。明智的大人物通常會這麼做,即讓別人替自己承擔嫉妒之火。總有一些莽撞好事的人,會在利益的驅使下去代人受過,他們要麼是下屬、傭人,要麼是同事、同僚,等等。
讓我們再來談談公妒。跟沒有任何好處的私妒相比,公妒是有一定好處的。公妒就像古希臘盛行的流放製度[22]一樣,權力過於膨脹之人會迫於這種製度而收斂自己的行為。因此,公妒對位高權重者可以起到震懾作用。
公妒在拉丁語中被叫作“Invidia”,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公憤”。關於“公憤”的詳細情況,我們等到談叛亂的話題時再說。公妒是國家的一種弊病,它對國家就如同病毒對人體一般。一旦執政者引發了公憤,就算再度施行利國利民的政策,也會被民眾視為惡臭,受到唾棄。這就好像病毒感染原本健康的身體,使之生病是一樣的。這時,如果純粹為籠絡民心而施行新政,不僅不會改善現狀,還會進一步加重民眾的憤怒。因為這一舉動表明執政者因害怕公妒而做出妥協,不過是懦弱無能的證據,其結果隻能適得其反。這就像傳染病一樣,你越畏懼它越容易被傳染。
很多人覺得,這種公妒似乎隻針對臣屬而不是整個統治階級,可惜真相並非如此。假如某位大臣毫無理由地遭受了嚴重的嫉妒,或者舉國的臣屬都遭受嫉妒,那麼這種嫉妒就是針對統治階級的,這個國家體製也即將麵臨傾覆。
最後,我們用幾句話來概括一下嫉妒。嫉妒是一種最糾纏不休的情感,因為別的情感都隻出現在特定的場合。古人之所以說:“嫉妒從不休假”,就是因為它不停地遊走於世人的心頭。跟其他情感相比,隻有嫉妒與愛情這兩種情感能讓人憔悴不堪,這兩種情感的消耗力是最持久的。而且,嫉妒還是一種最卑鄙的情感,是魔鬼身上才有的素質。《聖經》中講到,魔鬼是“在夜裏往麥田中撒稗子的嫉妒者”[23],而嫉妒同樣會誘惑人在背地裏使壞,讓人們跟魔鬼似的去毀壞各種美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