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平凡的奉獻(2 / 2)

車床製造完成後,獲得廠領導的表彰。

改革開放後,敦堉被評為工程師。全國在平反冤假錯案,我們寫出申請報告呈交製藥機械廠廠長和重慶大學動力係主任,請求組織調查敦堉的家庭及個人有何問題,使他不能進大電廠工作。如果過去材料上記載有錯就需要平反,他不能不明不白的當一個無罪的“罪人”。

我們自認為敦堉的家庭也沒有任何問題,敦堉的父親自1923年從英國裏茲大學毛紡織工藝專業畢業歸國後就一直在工廠從事著他心愛的毛紡織工作。抗戰前在上海、抗戰時在重慶李家沱中國毛紡織廠,他經曆了重慶廠的破土動工、安裝、調試機器、建成投產等全過程,付出了11年的辛勞。新中國成立前夕他還背著自己的獵槍與工人們一道守護著工廠,他不希望看到自己心愛的工廠遭到散兵遊勇的破壞,他是一位從事毛紡織工藝的專家。新中國成立後,苟鬆廷軍代表帶領工作隊進駐工廠,表揚了敦堉父親的愛國愛廠事跡,上級任命他為副廠長兼總工程師。1952年在任上因腦溢血而離開工作崗位,1958年逝世。敦堉有兄、姐各二,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現將他在南開念初二時與父母的合影(照片背麵有敦堉父親題字:縉雲山獅子峰、伯明1948年2月)以及41年後(1989年),我們的兩個女兒再登獅子峰這兩張照片一同載入本書留念。

經廠方派人調查後,郜國臣廠長告訴敦堉說:“我們查清了你的家庭及你本人沒有任何問題,而且你在小電廠表現很優秀,你要相信組織,放下包袱,做好本職工作……”重慶大學動力係黃文琮主任也告訴我,她親自去化工局查了敦堉的檔案,敦堉沒有任何問題,家庭也沒有任何問題。當然,我們是相信組織的,心情也舒暢了許多。

不久,老伴被派往浙江杭州,擔任重慶製藥機械廠與杭州蕭山工業搪瓷廠聯營廠的廠長,負責該廠產品的試生產驗收的取證工作。他與技術人員、工人師傅共同奮戰,經過了約兩年的時間,獲得搪瓷反應釜從無到有順利生產成功,質量過關,取得生產許可證。

老伴在擔任研究所所長期間,從華北製藥廠引進西德大輸液生產線的技術圖紙,經消化吸收,研製開發完成國產大輸液生產線(大容量注射液俗稱大輸液,即醫院臨床用於靜脈滴注的液體。製藥廠在生產瓶裝液體時必須使用無菌、恒溫等高標準的大型自動化成套設備)。

該生產線包括洗瓶、消毒、灌裝、貼簽、包裝等多道工序都是自動完成的。生產線的機械設備特殊而複雜。大輸液生產線的研製成功使重慶製藥機械廠的產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獲得國家醫藥局的表彰。繼後又研製安瓿自動檢測儀、鋁箔包裝機等設備。這些研製工作都是許多工程師、技術員、工人師傅共同完成的集體成果。敦堉從來不認為是他一人的功勞,因為一個真正的工程師都明白團隊合作對於完成一項工程實務的重要性。在我個人看來,由於老伴的睿智,貢獻良多。

敦堉任重慶製藥機械廠總工程師期間,主要做質量保證工作。他經常到使用本廠產品的製藥廠,觀看產品在現場的運轉情況,向一線操作工人了解產品實際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征求廠方對產品改進的意見。返廠後同相關部門及工程師們研究並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老伴就是這樣實實在在地生活在發電廠和機械廠,熱愛著他所從事的技術工作,奉獻出他的智慧與辛勞!

2009年我們回到重慶,與敦堉生前的總工程師辦公室和研究所的高工們、朋友們歡聚一堂。陳家輝高工已退休,在江津某公司做技術工作,接到他夫人張誌敏女士的電話,知道我們回來了,立刻放下手邊的工作從江津趕來,席間陳高工提到劉總生前對他的指導和幫助。

孫金蓮副總工程師也提到,敦堉和我給她看論文的事,李有緒副總工程師攙扶著因病而視力差的先生朱茂福老師,克服行路困難來參加聚會。朋友們記住我們,實在令我們感動,友誼地久天長!

令我們這一代同齡人感到欣慰的是:我們的生命在為國家平凡的奉獻中閃閃發光!

2010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