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從零開始的學習(3 / 3)

1982年初,研究中心主任法倍爾教授告訴我說:“今年是英格利教授的休假年(Sabbatical leave美國大學教授連續工作七年後可帶薪休假一年),由我負責你今後的進修工作,我希望你能得到一些科研工作的經驗。”

他當即拿出一張表格,上有四項由他主持的新開題的研究工作。我看了一下標題,全是我未做過的事,而工作地點隻有一項在本樓實驗室,其餘三項是在太陽能實驗場。就工作性質而言,均未做過,無比較條件;就地點而言,因我不會騎自行車,更無汽車,實驗場很遠,我就決定選做本樓這一項,地點就在我辦公室門外,很是喜歡。該課題是承擔美國能源部關於吸收式製冷的研究工作,我閱讀了研究項目的批準書,法倍爾教授指定工程師約翰(John Mudank)負責實驗台設備材料的采購工作,由本科生勤工儉學的勞務建設實驗台,我負責實驗工作。法倍爾教授為項目的負責人及導師,他時來檢查我們的工作並提出意見。

英格利教授開的“製冷與空調”課改由喬治亞理工學院來的凱爾文博士(Dr.Carlvin)擔任。在工作中,有空時我還是盡量去聽凱爾文博士的課(凱爾文剛博士畢業,講課條理細,對我有益)。根據英格利教授給我的初稿提出的修改意見,終於完成了英文版的《製冷與空調》教材正稿。

做能源部的研究工作的同時,我盡力抽出時間聽薛教授講授“傳熱學”,法倍爾教授講授“新能源”等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及英文表達專業技術課的技巧,工作忙碌而充實。曆時九個多月,最後由我寫成研究報告呈法倍爾教授,工作告一段落。其間收到動力係新任係主任雷亨順教授的來信稱:“……希望你在美國學習更多的新的科學技術為國爭光,你回國後有何打算?”我複信說:“我已寫成一本英文稿的教材,回國後準備為本科生開這門課,以後在製冷與空調方向發展。”

1983年3月回到祖國,我深知不能“言必稱希臘”,要結合中國的實際,發展製冷與空調事業。最初為本科生“工程物理”、“熱能工程”兩專業講授英文版的“製冷與空調”課,使他們了解美國的ASHRAE體係,掌握英語便於與國際接軌。以後,又以畢業設計的形式,應用中國設計標準,根據社會的需要在冷藏庫、空調係統、吸收式製冷係統等工程設計方麵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使他們既知道國際發展的大趨勢又能結合中國的實際進行學習。利用國產材料在製冷工質熱物理性能、吸附式製冷、薯類食品冷藏性能、直燃式吸收式製冷等方麵培養了碩士研究生。經曆了十年的積累於1993年主辦製冷與空調專業,招收本、專科各一個班。1996年,由我領銜與本校物理係聯合申報製冷與低溫技術碩士點獲得批準。係主任何祖威教授對我說:校領導審查全校申報的七個新專業中,我們的“製冷與空調專業”申報計劃書被評為第一名。他很高興,我亦然。我想成為第一的背後有十來年的工作基礎、探究和付出,有同事和朋友們的大力支持,是一種必然!

世間的事物總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2009年回到母校,領導與朋友們談起,目前動力工程學院是按熱能動力工程專業招生的,製冷與空調成為一個選修方向。國際發展的大趨勢是要求學生在本科階段掌握廣博的基礎知識,畢業後進入公司工作,各公司會根據業務的需要作專門的培訓,而讀研究生的少數學生則會去研究更專門的課題。這種與時俱進的招生方式也是一種必然。

2010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