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從零開始的學習(2 / 3)

我的製冷與空調專業技術知識是從聽英格利教授講課開始獲得的,在這以前我從未接觸過這一領域,聽課相當吃力,教授用英文講的內容似懂非懂,有一半是“坐飛機”,隻有快速地將他寫在黑板上的簡單標題及他指定的參考書頁碼記下來,課後盡力複習,基本是在“墾生荒”,一字一句地琢磨著。對比之下,“熱力學”、“太陽能及能量轉換”兩門課,過去有中文技術基礎再英文化相對較好一點。投入大量時間,周末除與老伴家書一封外,其餘時間全用於啃這本英格利教授送的書。一個人生活很簡單,做一次飯吃兩三天,早餐又以成品為多。

那時節真有點兒“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一本書主義)了。

經過半年的學習,對於英格利教授講課的內容大致有了了解,在此基礎上更廣泛地閱讀相關書籍。

通過深入學習,認識了一個在美國已相當發達的製冷與空調產業。製冷鏈、空調鏈所到之處無所不及。

食品方麵:美國人基本上食用冷凍食品,從農副產品生產基地起經處理後的產品就由冷藏車運往各地的冷藏庫,再分運至各商場的冷藏設備,由顧客購買後置於家庭冰箱中待用。沒有冰箱的家庭已絕跡。

空調方麵:建築物、汽車、輪船、飛機都裝有空調係統,沒有空調的房子很難出租,新建大樓都采用中央空調係統,窗式空調用於改造舊樓而在逐漸淘汰中。

學術方麵:美國采暖製冷空調工師學會是一個獨立的學術機構,該機構組織嚴密,經費充足。在總部領導下全國各地有分會,會員來自各製冷空調公司、製造工廠、研究機構和大學。每年召開學術年會交流行業內的新產品開發與研製、革新經驗、理論研究成果等。有許多專門委員會負責組織專門問題的研究工作,以及將研究成果編製成手冊提供行業內使用。編寫成的手冊為四類:基礎、製冷與空調部件、製冷設備、空調係統,每四年要將手冊更新印刷一次,將四年來的研究成果補充入新手冊中,取締不合理的標準。每年出一本美國采暖製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論文集(ASHRAE Tractions),刊載學術年會上已經交流的論文,論文集提出的創新構想,由專門委員會委托相關的公司、研究所和大學研究並撥給研究經費,研究成果有實用價值者製成設計標準,編入手冊,在全行業內推廣應用。經過100多年ASHRAE的建設,基本上確立了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的應用與研究互動模式的設計標準體係。

我查閱資料時發現,許多國家如德國、英國、法國等都參考ASHRAE設計標準。加拿大就不用說了,因與美國毗鄰,有時ASHRAE的年會則在加拿大多倫多城召開。

回想起來,離開中國時,我們大量是食用鮮活農副產品,家庭還沒有冰箱,沒有人家有窗式空調。重慶大學僅實驗大樓的地下室有空調房,是為精密儀器專業而設置的。世界上的發達國家,製冷空調相當普及,其耗能量為總耗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製冷與空調技術的發達也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的標誌之一。對照我前半生走過的專業化的道路,都是教既有理論又有工程實踐的專業課,實習、設計貫穿其中缺一不可。熱能動力是高溫高壓,而製冷空調是低溫低壓(嚴格地說,舒適性空調屬常溫、常壓),但兩者均屬流體動力機械的範疇,對於我的經驗來說,做這方麵的工作是比較合適的。而在動力係已有許多老師在做傳熱學、熱力學、太陽能的工作,而唯獨沒有人做製冷與空調方麵的工作。我與老伴家書一封談到我將去從事英格利教授的專業,老伴回信說他也不懂,隻要我覺得合適的,他是支持我的,利用在國外的時間多學專門的知識也不虛此行,更加增強了我轉專業的信心。對比起來,敦堉老伴是被迫轉業,而我是主動請纓,我們這個家庭的兩主角真是命有一條,花開兩樣紅了!

工程教育需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我向英格利教授請示,希望能介紹我去美國的製冷空調行業,相關的工廠及施工現場參觀實習,他欣然同意。其實英格利教授除在佛大做教授外,還與朋友合夥,在根斯維爾城開辦有空調公司,他開車帶我到他的公司並向我介紹了他的合夥人柏納森(Bainason)工程師。柏納森工程師為我編製了一個參觀計劃,按照他去施工現場巡視時間與我在佛大的聽課時間不衝突為原則,每周一次出外參觀。他開車到學校來接我,依次參觀了冷藏庫、辦公樓中央空調係統、獨立住宅空調係統、電梯高層公寓空調係統、商場製冷與空調係統、會所空調係統等,有些是他們施工的,有些是他認識的朋友的公司施工的,他都帶我去參觀,他是一位理論與實際都很棒的工程師。有時我請他吃快餐,他還執意要付錢並對我說:“聽Skip(英格利教授的昵稱)說你們的錢很少,以後我到中國你再招待我好了。”一般不在外麵吃飯,美國人的工作安排都很緊湊,參觀多在兩小時內完成。現在回想起來,我在異鄉遇到如此多的好人來幫助我,不努力做好工作真是愧對他們了。1981年11月,我整理了一份《製冷與空調》英文教材手稿呈交英格利教授,請他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