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特洛克湖野營(2 / 2)

從高處瞭望四周,見到地區公路盤桓到達營區,營區內小車道縱橫,宿營點星羅棋布,遠處還有公園管理處的建築,是一座依山傍水白色牆麵紅色屋頂的小樓,樓後是蒼綠的大山,樓前是波光粼粼的湖麵並有一停靠快艇的碼頭。大家決定原路返回,因樹大林密怕迷失方向,而這時年幼的柏特卻堅持還要往山上走,可能是因為他費“大力氣”爭取來的不易的機會想多走一點吧!在大家的勸說下,告之下午要去湖上劃船,才吸引了他往山下走,返回駐地。

曾先生為大家做的日本餐已擺在桌上了,有日式叉燒肉(成品)、心形飯團、紫菜卷壽司(成品)、土豆可樂餅、紅燒日本豆腐等,正需要大家的柴火來煮一鍋帶湯的“關東煲”就可以開飯了。美味的日式午餐大家很是喜歡。席間張工程師對著曾先生說:“別人來野營爭取舒展內心壓力,曾工你除了‘做工’還是‘做工’,在公司做‘電腦’,在這兒‘做飯’,我們坐享其成不好意思了。”曾先生說:“為了大家玩得開心,總要有人做飯,做飯也是另一種玩法呀!”我二女兒說:“曾工的奉獻精神令人敬佩,祝您健康!大家幹杯!”十個人同時舉起紙杯與曾先生碰杯。曾先生謙虛地說:“謝謝!祝大家玩得開心!”真是熱鬧非凡。午後稍事休息,就去湖上泛舟。

曾家帶一條橡皮船,但隻有三件救生衣,故六個孩子分成兩組,有救生衣的三人上船,將船劃到深水處玩,無救生衣的在湖邊淺水處遊泳,打水槍等。每一小時交換一次,十分開心。看來,今後尚需補充設備,才能更盡興!

第二天早上,大家覺得很累,就不再做劇烈運動而是靜靜地在垂釣區域內釣魚。曾先生說:“無論釣到大魚或小魚都要帶回來,為大家做‘鮮魚湯’。”在繁忙地扔出誘餌等魚上鉤時,意外發生了!張家哥哥拋出的魚鉤,鉤住其弟弟的耳朵外側,大家驚呆了!不知如何辦?慶楊的哥哥是初中生,喜讀書,他說他帶了一本釣魚的書來,並曾讀過魚鉤進入他人的皮膚內應如何處理這一頁。於是,他趕快去帳篷背包中把書拿來給大家看。

書上確實圖文並茂地告訴大家,這時應將鉤子上的魚線剪斷,將魚鉤往前移動穿出皮膚,再從非連接魚線一側取出魚鉤(因魚鉤有倒刺不能從魚線這一側拉,越拉對皮肉的損傷越大,而且取不出來)。道理明白但無人敢動手,怕使孩子受傷更深。張家夫婦決定開車帶孩子到附近的診所請醫生處理。

待他們回來後大家得知,醫生的處理與書上寫的完全相同。為安全起見,醫生還給孩子打了破傷風預防針,大家才放下心來。中午品嚐了曾先生做的“大小魚湯”,整理行裝,打道回府。

在外風餐露宿三日回到家中。兩個外孫每人帶回一枝原始森林的枯枝,其中較短的一枝為深褐色造型特異的枝椏,插入家中二女婿在捷克出差時買回的綠色水晶花瓶中別有風采,營造了大自然之美引入家庭的特殊景觀。見到它就想到特洛克湖邊巍峨的原始森林和中國老鄉們擁抱大自然之旅。

201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