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芝加哥的中國城(1 / 2)

由於曆史的原因,早期在美國的華人大部分聚居在一起,構成了華人社區。華人稱為“唐人街”;老美稱為“中國城(China Town)”或稱“華埠”。

美國西岸舊金山的中國城建於1841年,是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中國城,現已居住五代華人華僑,街道成井字形,因有46條街之多而聞名遐邇。美國城市排序前三大城為紐約、洛杉磯、芝加哥。按中國城的形成時間及規模而論,芝加哥的中國城均較前兩大城的形成時間為晚,且規模較小。

芝加哥的中國城由1878年到達該城的華人梅宗周所創建,以後發展成為北城和南城兩處。北城隻有一些中國店鋪夾雜於美國商店中,未形成規模;一般說的中國城是指南城。芝加哥中國城位於該城市中心偏南的斯爾馬克路西段和詠活街南段(W Cermak rd & SWent Worth Ave)相交處。主要街道為由南向北的詠活街(Went Worth)和由東向西的奧切爾路(Archer Avenue)相交的兩條主幹大街及其沿街的支路、小巷所組成。詠活街長約1公裏,沿街店鋪林立,是最早的舊商業區,多為廣東及福建人開設的禮品、山貨、雜貨、餐廳等店鋪,並有郵局、圖書館、基督教堂、同鄉會所等,在街的北口有一座中國牌樓,上麵有孫中山先生手跡“天下為公”四個大字,為中國城標誌性建築。

在奧切爾路上有較新式的建築物及酒樓、商店等,而在該路的北側開辟了與奧切路相平行的東西向的華埠廣場商業新區。新區的中心為華埠廣場,圍繞廣場三方芝加哥的中國城建有12生肖青銅雕塑,另一方為大型舞台供節假日慶祝活動用。在廣場的左右兩翼建成東西向,兩層樓麵對麵的巷井式商業建築,遊客在巷井中由西到東前進,其左右兩側均為店鋪,樓上設有麵對麵的通廊走道,在井巷中某幾處設有樓梯上下,樓上有幾處橫跨天橋,配有亭台點綴風景,結構簡明,渾然一體,經濟適用。樓下店鋪為餐廳、小型超市、書店、雜貨店、診所、銀行、美容店等,樓上為旅遊公司、售票處、律師事務所、音響商店、同鄉會、活動中心等。經營者以中國大陸和香港、台灣地區人為多,普通話、英文、廣東話三種語言都能通用。

新舊商業區周圍,由開發商建設許多公寓式房屋供人們租用或購買,有慈善機構開辦的老人公寓和華人服務中心,還有譚記平公園綠地。隨著時光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芝加哥中國城也改變了過去的髒亂、滿足居住者的各種要求,向各方遊客開放,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2001年二女兒在芝加哥結婚,臨時租住中國城側,置富集團新建的公寓。該公寓為兩室一廳的結構,每家隻在院內配置一個車位,由於二女兒家有兩輛車,其中一輛必須停在院外馬路邊,深感不便。樓下一家廣東老華僑,兒子結婚後在郊區買了新房子搬走了,他們夫婦年高、又舍不得中國城的廣東食品、就留了下來,因無人開車,擬將車位出租。有一天在大門口遇到我的二女婿,他們談到出租車位的事,二女婿能講一點廣東話,答曰:“同意租車位,但我較忙,你們去三樓找我嶽母聯絡辦理即可。”雖然我的祖上是在張獻忠剿四川時從廣東遷至四川自貢市的移民,然而年代久遠了。因此他們找到我時,講的廣東話我一句也聽不懂,聽起來好像比英語還找不到感覺,不知他們想要做什麼,真是急死人呀!我急中忽生智慧,拿出一張紙、一支筆,在紙上寫:“你們識字嗎?”對方回寫:“能。”我寫出:“你們想要做什麼?”對方回寫:“你女婿同意租車位的。”

來來往往寫了一大篇,經曆了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筆談”。

我最後寫道:“請你們於明天上午10:00來此取租車位合同及付款支票。”二老看了很高興地笑了,並與我握手致謝告別。這使我深深地見識了在中國城居住的老華僑的濃濃鄉音、鄉情。在芝加哥居住的華人和留學生以及來芝加哥觀光的中國人,都到中國城來品嚐故鄉的美味佳肴,購買心儀的中國貨,感受身在海外的故土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