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芝加哥的中國城(2 / 2)

沒有機會橫跨大洋去中國的老美和其他外國人,認為中國城是“小中國”,也常逛中國城、吃中國菜、購買中國貨,作為工餘消遣活動之一。

中國城的圖書館是芝加哥市圖書館係統的一個分支,它的特色是提供大量的中文書、錄像帶、光碟,藏書非常豐富,隻需提供你在當地居住的證據(如住址、租房清單、水電費清單類),交少許費用,辦一個借書證就可免費借閱圖書及各種光碟等,也可免費使用圖書館的計算機,是傳承中國文化的重要基地。

中國城的醫療診所對不熟悉英文的人有很大的幫助,如來自台灣的婦產科吳醫生、來自香港的牙科鄭醫生、來自廣東的內科梁醫生等,他們都在美國取得醫學博士學位並考取醫生資格在華埠廣場開業。他們能講普通話、英文、廣東話,為廣大華人解除病痛,獲得好評。

有朋友得胃病久治不愈,由他的兒子開車三小時到芝加哥中國城,由北京來的針灸朱醫生為其診治數次即完全好轉。中國城的中藥店琳琅滿目,各種中藥應有盡有。

沈陽人王女士開設的“沈陽旅館”收費低廉,提供炊具及電爐供客人在旅館中自己做飯用,是專為那些短期在芝城找工作或轉機往外州打工的勞工階層而設置的經濟實惠住所。在商言商,以商業利益為主的今天,在中國城中也透射出海外中國人之間的互相幫助、排憂解難的星光閃閃的故鄉情、同胞愛!

二女兒家在中國城旁居住七個月後,遷往芝加哥城西南郊區居住。新址離中國城開車約40分鍾,後來我就很少再去中國城了。然而,那裏的華人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今曆曆在目。在華埠廣場創辦“老四川”餐廳的胡曉軍先生(英文名Tony)為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1989年)畢業生,能文能武,烹調的川菜有創造性,深得芝加哥主流媒體的讚譽,被《芝加哥論壇報》評為最佳餐館。中國同胞為“老四川”賦詩雲:“款款菜式美名噪,門庭若市人如潮,色香味形冠芝城,尋芳覓縱老四川。”胡先生的餐廳生意紅火,在芝城西南開設分店,為我們大家所喜歡。一對來自中國湖南長沙的退休夫婦創辦的“湖南超市”為芝城西南的中國家庭提供了方便。

大家昵稱男老板為“湖南爹”,每天清晨他開車去中國城進貨,分割包裝魚、肉、蔬菜,而女老板“湖南媽”

則負責整理貨架、收銀、接待顧客。兩老還在超市進門的左邊設置布告欄,供需要的人張貼留言,如:請鍾點工、暑假外出請人守屋及打理草坪、請保姆照顧兩歲幼童等等,免去登報請人還需付廣告費。湖南媽有時主動當聯絡,應答各種需求,如她介紹吳女士到一位富人家裏做事,富人全家都認為吳女士工作能力強、效率高、待人誠懇,一做就是四年之久,而吳女士打工掙的錢也支持自己的兒子完成大學學業。湖南超市得到富人和窮人的愛戴,異國他鄉有真情。

2009年國慶節,芝加哥中國城舉行了新中國華誕60周年的慶祝遊行,藍天上有一架掛著中國國旗的飛機緩緩飛過芝加哥市中心,一麵巨大的五星紅旗在詠活街的遊行隊伍前隨風飄揚,其後為60麵國旗和彩旗、22輛華人團體的花車、50多個華人團體的方隊、中國功夫和舞獅表演……沿街觀看的人們報以陣陣的喝彩和歡呼聲,展現了慶典的熱烈,祖國的繁榮富強!

舊的中國城在更新,新的“老四川”、“湖南超市”

在誕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龍的傳人遍五洲,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一個心中的“中國城”。

2010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