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靈山之行(2 / 2)

我問劉豐衣,“什麼事情,這麼急?”

劉豐衣笑著,拿出了一個箱子,箱子裏裝了一些破爛不堪的書,他說,“這應該是張流子從他師傅那搶過來的書,我找到這個箱子時候就認出來了,當年是他從火爐裏搶下來的。咱們看看能不能從這些書裏發現什麼線索。”

我們幾個人一人拿了一本書,看了沒幾頁,小平頭把書往桌上一扔說,“這玩意我沒法看!全是文言文,我一句也看不懂,還是你們看完給我講吧。”

淩霄和劉豐衣也皺著眉頭說,“我們看著也有點費勁。”

肇福源因為長期倒騰山貨也經常和那些玩古玩的人混,所以多少還懂些,說是一起看,最後隻有我和肇福源兩個人在看。

我對文言文不是很擅長,但是大意還是能看懂的。雖然這些書被火燒了大半,還是在其中一本書裏發現了一段話,翻譯過來的大意是,“咒術實為符咒之術,分陰咒和陽咒兩種。陽咒為救人濟世之用,陰咒為攻防殺戮之法。兩種咒術,看似相同,實則本質不同。陽咒要用施咒者的靈力與被施咒者的魂魄相觸,達到救人性命、驅邪除病的目的,所用發動咒術的材料多取自人的頭發、指甲。這些材料含人的陽氣,結合施咒者的靈力才能發動符咒。陰咒的法陣看著於陽咒的相似,但是發動時要以冤魂的戾氣作為發動條件,所用材料多為冤死者的屍體所製。施咒者要損耗自己的陽氣,用來將被施咒者的魂魄通過法陣與地府相連,是一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方法,除不得已時不得使用。”

看到這我明白了咒術的一些原理,但是卻升起了一個疑問。按照這書裏所說,不僅有靈力這一說,還有魂魄、陽氣、戾氣,甚至還有地府,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嗎?並且對於咒術的起源也沒有說的很清楚。

這時候肇福源好像發現了些什麼,對我說,“你看這裏寫的,‘咒術之學徒,必屬水……’後邊看不見了,這是不是說想學咒術的人必須五行屬水?”

我想了想說,“五行這東西誕生很久,據說是從三皇五帝那時候就有人研究了,太深奧,據說每個人都有其屬性。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這麼複雜,人們到現在還有很多研究不清楚的。但是,有些人能應用其中一些道理卻無法究其原委,這被那些不理解的人稱之為迷信。我本不相信這些,但是經過天池這一遭,我覺得我們可能真得找個明白人問問這陰陽五行了,也許解開我們心中疑問的線索就在老祖宗的精髓裏。”

我們幾個對五行陰陽等事情都不是特別在行,於是決定等王鳳儀來北京之後,看看她能否找到明白人,同時也讓肇福源四處打聽一下哪裏有這種人。

在剩下的其他書裏,我們並沒有找到太多的線索,隻是有部分法陣的殘圖,連法陣的粉末製作方法都沒有張流子告訴我們的詳細。就如張流子所說,這些書其實隻是廢紙而已。

之後的幾天,我們各忙各的。我覺得既然以後可能還要再進山采山貨,就需要找回當獵人的本事,多年沒有采山貨讓我的功夫有些下降,上次天池之行弄得有些狼狽。所以,我決定趁王鳳儀到北京之前的這幾天空閑時間鍛煉一下。於是,我誰也沒告訴,自己跑到北京西邊的靈山一帶練習一下。

靈山離北京市區比較近,不過已經屬於山區了。除了幾個村落外,大片地區還處於天然野生狀態,主要是因為靈山海拔太高,比五嶽和黃山都要高,沒有什麼商業開發,除了一個收門票的外,你可以認為他就是野山一樣。雖然這時候的北京還不算冬天,但是靈山的天氣已經很冷了,在山裏隨處可見上霜的落葉和枯草。

我到靈山鍛煉的是耐力和五感,畢竟這兩樣是獵人在野外生存的基礎,沒有這兩樣,什麼格鬥技巧都是扯淡。所以這次進山,我除了一把防止毒蛇的匕首之外,什麼武器也沒有帶,裝備補給隻帶了一星期的口糧和水。冷了就用些樹枝生火,困了就找個大樹躺在樹枝上睡覺。

大概就這麼在山裏轉了兩天之後,我走到了靈山深處。晚上,我找了一顆有幾百年的大樹,爬到樹上睡覺。夜裏,樹下一些異常的聲音吵醒了我。

有兩個人站在樹下說話,模樣看不清,但是能聽出來是一個年長的和一個年輕人,年輕人先發話了。

“到這可以了吧?”

“可以了,把那家夥放出來吧。”

“師傅,我有點害怕!”

“怕什麼,有老子在你身後呢,你到底聽不聽師傅的話,還想不想學了?”

“想學,但是……”

“但是個毛啊!快放出來!”

年輕人把他們帶過來的一個編織袋打開,從裏邊放出來一個東西,那個東西發出了低沉的“嗚-嗚-”的聲音。

借著月光,我看清了那個東西,那東西的模樣讓我渾身發涼。因為我看到的那個東西長得外形像人,但是它絕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