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培訓與開發(3)(1 / 3)

(5)培訓現場控製。不要認為我們隻需要做培訓開始前的一些準備工作,培訓過程中才是其中的關鍵。這時候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比如說由專人負責學員於門口簽到,微笑歡迎;根據已準備的開場白與破冰遊戲與學員互動,活躍氣氛;對學員課堂行為進行提醒,如打電話、頻繁走動等;提醒講師掌控時間,保證培訓按計劃進行;配合講師的教學活動,如物品分發、話筒準備等;拍照、攝影,記錄課堂日誌;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培訓過程中要做的事情。可以這麼說,培訓的主要角色雖然是講師和學員,但作為你,培訓組織者,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配角。

如果作為企業培訓管理者,在培訓組織環節做到像培訓公司一樣的專業,就能在培訓實施環節有力地促成培訓效果的達成。這方麵不存在很複雜很困難的工作,而隻是你想到了沒有,去做了沒有。

8.2.4《培訓效果評估

8.2.4.1《影響培訓效果的因素

(1)培訓決策

也許,一談到培訓效果的問題,很多人會想到培訓前應該怎麼分析需求,培訓中怎麼保證效果,培訓後怎麼促進轉化這些問題。事實上,首先並不是這些培訓的具體環節問題,第一個問題應該是:該不該培訓。簡單來說,在遇到一個問題或看似需要培訓的情景出現時,我們都可以問下自己: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培訓來解決麼?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又得追問自己:培訓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主要可以解決哪些問題?或者說,比較容易解決哪些類問題,而使其性價比比較高?一般而言,按照態度、知識和技能的分類方法,培訓更易解決知識與技能方麵的問題,而在態度方麵作用有限,或者說成本較高。每一次培訓決策的下達,實際上就決定了後續所有培訓工作的大致價值。

(2)培訓需求

一旦下達了培訓的決策,即經過權衡分析,認為培訓是較為合適的方法,這時才進入培訓管理的核心流程,第一步的培訓需求分析。培訓需求是後續所有培訓工作開展的基礎,從培訓的目的看,企業培訓是以滿足企業現階段的需求或未來潛在需求為最終目的,培訓需求調查就是為了明確這些需求,即找對目標。從培訓資源的有限性看,培訓的成本包括參加人員的雇用成本、場地、器材、課程訓練效果的風險性成本等等,這些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培訓並不能有效地顧及所有方麵、所有人,因此,培訓就必須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所說的“好鋼用到刀刃上”。而培訓需求具有潛藏性、發散性的特點,即不易發掘、不易分辨,還因為直接與人個體相關,具有需求的多樣性。作為培訓管理者,往往要求你具備培訓職業的敏感,從一句話、一個事件、一則新聞、一堆材料等得到一些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對公司發展戰略、業務流程的熟悉,如此你才能充分挖掘真實的需求。

(3)內容

課程內容直接關係到培訓是否能滿足既定的需求。打個容易理解的例子:某個人肚子餓了,這是需求,我們提供給他食物,這就是內容,如果內容不對,比如說提供了水,就不能有效滿足他肚子餓的需求。而且,最痛苦的事,就莫過於知道需求而不能滿足他,這也是很多企業存在的困難。在課程內容設計上缺乏能力,包括很多培訓公司,在這一塊上也做得不夠好,往往開發出來的課程針對不同企業、不同行業,甚至有的講師連續給幾個企業上同一門課程,課程內容沒有絲毫變化。雖然說課程需要標準化,但講的是知識點的標準化,在案例、題目等方麵要與企業的實際充分結合起來,其內容才更具有實用性,況且,標準化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PDCA不斷循環提升的結果。在培訓對象和培訓目標都確定的情況下,設置培訓內容說起來應該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而實際上要設置好它們,也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首先,培訓對象的不同決定了培訓內容的不同。如果是一批企業首腦們參加的,除了要涉及工商管理知識外,還要多涉及一些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行業動態、企業前沿問題、經濟熱點問題,以及企業領導方法與領導藝術、企業家精神、企業家心理等;而假如參加培訓的是財務管理部門的人員,那就不妨多講一些財務管理、資本運營、財務報表、公司融資與決策等方麵的內容。其次,培訓目標的不同也決定了內容設置的不同。假設某一次培訓是針對公司高、中及一般管理人員的培訓,培訓目標是在公司內部建立良好的溝通,那麼,培訓的內容將圍繞著溝通這樣一個主題進行,可以設置一些案例分析,請專家或成功企業家講溝通技巧,進行互動式討論,讓每一個管理人員為公司建立更好的溝通平台建言獻策等。最後,培訓課程的設置還可以將考察企業、學習成功的管理經驗、請成功企業的創業者參與互動式討論等內容包括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