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培訓與開發(4)(2 / 3)

B:事件處理法,自編案例。自編案例的內容應包括:①案例的內容簡介;②案例發生的背景(5W2H的原則);③實際解決的對策;④得出的經驗教訓。

注:5W2H,即Who(何人),When(何時),Where(何地),What(何事),Which(何物),How(如何做),How much(費用)。

頭腦風暴法,又稱“研討會法”、“討論培訓法”、“管理加值訓練法”。特點:相互啟迪思想,激發創造性思維,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能力,提供解決問題更多更佳的方案。

模擬訓練法,以工作中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將實際工作中可利用的資源,約束條件和工作過程模型化,學員在假定的工作情景中參與活動,學習從事特定工作的行為和技能,提高其處理問題的能力。

敏感性訓練法,又稱T小組法。簡稱ST(Sensitivity Training)法。適用於組織發展訓練,晉升前的人際關係訓練,中青年管理人員的人格訓練,新進人員的集體組織訓練等。

管理者訓練法,簡稱MTP法(Manager Training Plan),是產業界最為普遍的對管理人員的培訓方法。旨在使學員係統地學習,深刻地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識,從而提高其管理能力。

(4)適宜行為調整和心理訓練的培訓方法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是在設計的一個接近真實情況的場景中或情景下,指定受訓者扮演特定的角色,借助角色的演練來體驗該角色,從而提高解決該類問題的能力。在特定場景下,受訓者不受任何限製地即興表演,“劇情”隨著參與者的表現而自由轉換,直到培訓者終止或是受訓者感到完成這一任務。表演結果,培訓者和其他參與者都可加以評論,相互商討,從中受益。

受訓者扮演特定角色即興表演,受訓者親身參與,並共同決定著“劇情”發展,因此參與者有極大的興趣投入,並主動從中學習。由於隻是扮演,受訓者可嚐試采用不同的態度或不同的性格,看結局有什麼樣的變化。角色扮演提供了觀察和感受不同方式處理問題的機會。培訓者和其他受訓者都可對表演給予評價和建議,表演者也可參與到討論中,及時反饋信息,表演者從中認識到處理問題的得失。表演者親身扮演角色,對角色的處境、困難、顧慮、思路都有了切身體會,不管將來會處於這個角色的位置還是其相關位置,都有利於他順利地解決問題。Scott Meyers認為,角色扮演可以訓練人們體察他人情緒的敏感性。在角色扮演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這非常有利於培養人際關係方麵的技能,因此,在培訓公關人員、銷售人員時常常采用這種方法。角色扮演讓參與者有機會處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提供了難得的實踐機會。並且,這種方式非常省錢,幾乎不需要什麼物質成本。

培訓者的指導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事先準備好關於學習者可學到什麼內容的概括性說明,那參與者在完成表演後很難有進一步提高。也就是說,僅僅是其真實行為的再現,而沒有提高行為的有效性。如果受訓者扮演後得不到應有的反饋,他們常常認為這是浪費時間。由於對角色扮演的認識不夠,一些受訓者會認為隻是個遊戲,而另一些受訓者則幹脆不願參與,這反而令培訓者陷於被動,所以執行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如果給受訓者事先的指導較少,可能會導致表演失誤,從而引起尷尬和挫敗感,反而會打擊受訓人今後的工作信心。最後,角色扮演需要的時間較長,每輪表演隻能讓較少的人參與,這種培訓方法比較耗時。

行為模仿(Behavior Modeling)是先向受訓者展示正確的行為,再要求他們在模擬環境中扮演角色,根據他們的表現,培訓者不斷地提供反饋,受訓者在反饋的指導下不斷重複工作直至能熟練完成任務。這種培訓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受訓人看到任務的執行過程,並在反饋信息下不斷重複實踐,直到熟練完成任務。具體地講,行為模仿有四個步驟:第一,建立模式,向受訓者展示正確的行為,可以通過電影、錄像等現代手段,也可以通過真人扮演;第二,角色扮演,讓每個受訓者扮演其中角色,演習正確的行為;第三,不斷強化,培訓者根據受訓者的表現,給予表揚、建議等反饋,強化受訓者的行為;第四,鼓勵受訓者在將來的工作中采用正確的行為。

行為模仿和角色扮演的相似之處在於,都要扮演某個角色,都要表演某些場景。但兩者又有著重要區別,角色扮演是在某種場景下自由發揮表演,而行為模仿則要求受訓者必須以正確的行為處理問題,並且一旦出錯就被要求重複演習直至正確。也就是說,行為模仿是告訴了受訓人正確的方法,並要求掌握這種正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