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控股。是指A公司通過購買B公司相當大部分的股票(但不是全部),在所有B公司的股東當中,A公司所占的比重最大。結果是A公司與B公司都繼續存在,繼續經營。但是,A公司實現了對B公司的產權控製,從而控製了B公司的經營大權。這時,A公司稱為母公司,B公司稱為子公司。
④聯合。是指A公司與B公司聯合組成第三個公司C公司,A公司與B公司不再存在,但在C公司內部,原來A公司股東取得了支配地位。
(2)合資
合資,也稱合資經營,是指兩個以上的母公司,共同出資創建一個新公司,以利於出資母公司各自發展需要的戰略方案。合資經營實際上是把合夥企業的特點與公司的特點融為一體。因此,合資經營這種組織形式可以達到一個企業獨立經營難以達到的發展目標。
利用合資經營這種方式謀求企業的發展,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①許多國家對在其國內做生意的外商有正式和非正式的限製,為了避開這些限製,有些企業就與該國的企業合資經營。②有許多產業中存在著與經營規模有關的優勢,如製造業、零售業、研發與開發事業等,若達不到一定的經營規模,則無競爭優勢可言。幾方共同出資組建合資企業,從而實現從單個企業資本達不到的規模經營中獲利。③因為某些工程項目風險太大,合資經營能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對合資各方均有益處。④某些企業可能得不到某些經營資源(如資本、技術、管理等),而另一些企業缺乏另一些經營資源(如廉價勞動力、土地使用權、市場份額等)的,而通過合資經營能夠產生互補效應,合資各方各有所得。
4、收縮戰略
收縮戰略是一種缺乏吸引力的戰略,因為人們通常認為收縮意味著不發展,甚至認為是企業戰略上的失敗。實際上企業自身也不願采用這種戰略,除非企業外部遭受了難以承受的壓力或企業自己出現了重大失誤。收縮戰略有以下4種各具特點的收縮方式:
(1)轉向或重組戰略
轉向是指改變原來的經營方向,重組是指重新組織企業的經營結構。這不僅意味著企業原有的產品和市場要作重大調整,同時也意味著企業內部的管理體製、機構、人員和資源配置也相應作重大調整,目的是給企業重新定向,度過難關,為今後再度發展做好準備。
(2)部分放棄的戰略
當企業的局部問題導致全局被動,或者放棄局部回收投資能切實幫助企業扭轉被動局麵時,就可以考慮采用部分放棄的戰略。
(3)納入優勢企業的戰略
這種戰略是指把本企業的發展納入與本企業經營業務相關的優勢企業的經營範圍,成為優勢企業縱向一體化或橫向多元化的一個部分,從而使本企業的經營得到優勢企業的保護。
(4)清償戰略
清償戰略就是將整個企業賣掉,從而結束企業的生命。雖然清償是企業最不願意采取的戰略,但較之破產,清償能及時止損,避免更大的損失。
(四)計劃製定
業務單位一旦形成主要戰略思想,就必須製定執行這些戰略的支持計劃。
因此,如果企業期望取得技術優勢,它應該通過相應的計劃來支持其研究與開發部門,以收集可能影響本企業的有關最新技術的信息,開發先進的尖端產品,訓練銷售人員,使他們了解技術,製定廣告計劃,宣傳本企業的先進技術地位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計劃的形成階段,營銷人員必須估算計劃成本,以判斷成本與產生的效果是否匹配。
六、關於各因素之合理組合的問題
為實現企業目標而製訂和實施的市場營銷策略是一種征求整體效能的優勢組合,由產品、渠道、價格與促銷等要素所構成的這一組合十分典型地符合“木桶理論”,即木桶裝水量的多少不是決定於構成木桶最長的木板,而恰恰在於其最短的木板,同理,企業目標的完成也不是由單一要素的絕對優勢所決定,但絕對不允許有某一方麵的絕對缺陷。因此,如何實現各要素之有效合理的配置,是做好市場營銷工作,實現企業目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