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雞湯貼(2 / 2)

就像syp說的:阿來,書能吃嗎?還不如饅頭。你讀的書如果不是將來在社會上能用的,你看它又有什麼意義嗎?千萬別認為這是實用主義,因為大多數的社會人,十個人九個根本搞不清實用的含義,還有一個是沾邊迷糊的。實用未必是提供方法的,但實用一定是提供一個立體思維空間的;未必是能夠立刻解決問題的,卻是給你一個立足點的;未必是讓你解除身心疲勞的,然而應該是能讓你能立水中央,不蔓不枝的。所謂的看到的實用,應該是發自心而篤於行且讓人能不心存疑懼去施行的。“躁生百端,困出妄念”,很多事情不是說沒有解決的辦法,而是首先因為心是迷茫的,其次規矩是兩可的,再就是麵對的人事是自己不能誠心而待的。每個事情的解決都有最佳、最利、最全三種途徑,而大多數的社會人是在“最利”上選了兩分法中的“利我”,還有一部分人選了“利他”。有的人是可以讓你很開心的給你解決問題,可是也會遺留很多潛在的問題給你,有些是你認為無關痛癢的比起看到的好處,確是最致命的。最大的傷害是對企業文化的損害,也是最無法估量的損失。這也是為什麼有的環境錢少但大家願意待,製度不健全但大家彼此不討厭的原因之一(這裏不能說全部原因,因為有的人確實是對自己太放縱,討厭規矩對自身弱點、私心和貪欲的限製)。

既然看似有用的未必有用,那麼無用的是不是就真的無用。如果這種無用不是教你苟且,那麼你可以大方的去接觸“無用”。妥協是和這個社會人認為的社會相處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的愛恨,但不應該有過多的憂懼。但是現實恰恰相反,很多人在麻木自己的愛恨,為了“河蟹”,卻心存太多的憂懼。這種憂懼並不是憂於事理、懼於取義,而是膏梁之憂懼。

太陽你無法取它一毫一絲,它看似無用,它卻是你一切有用的行動的潛在必要條件。大多數社會人認為有用的,其實都是無用的;而他們不哂的,卻是他們也日用而不知的,不知道這算不算數典忘祖。

被針對並不需要作出針鋒相對的回應,因為你收到的隻能是更猛烈的惱怒和興奮,也不是說“惹不起,躲的起”,你就把他們放在那裏,讓他們叫就是了,累了或者他覺得不值得了,他就放過你了。當然你也可以偶爾調皮一下,再間或戳一戳他們,看他們的即興且淋漓盡致的表演,也算是無聊的一種“慰藉”。

畢淑敏說:回頭是土。倒不必刻意,土不土,各自心裏都有計較。早年要跳出去,後來要站上去,接下來便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