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雞湯貼(1 / 2)

近兩年,在網絡文學有三篇著名的帖子:《雞湯貼》、《花開貼》、《月下大庚角誓殺貼》。第一篇帖子隨意隨性且親近生活,是寧缺寫給侍女桑桑的:桑桑,少爺我今天喝醉了,就不回來睡了,你記得把鍋裏燉的剩雞湯喝掉。第二篇帖子最開始是在將夜裏麵寧缺在皇帝書房裏麵看見“魚躍此時海”,一時手癢寫下了“花開彼岸天”。第三篇帖子則是總管大人在《雪中悍刀行》中記載的薑泥在武當山月夜寫下的《月下大庚角誓殺貼》,全文很長,辭藻與情感並賦,有興趣的可以搜一下,完全符合出身大內的總管的文風。

今天說的隻和雞湯貼有關,“雞湯”的話題。去年我才聽說雞湯這個網絡詞,就像今年才聽說“佛係”一樣,我對很多最新的潮流總是跟的有點慢。因為要搞清楚“雞湯”的含義,所以不免查閱一些資料。百度給出的雞湯的概念是:“雞湯”是指“心靈雞湯”,意思是類似於成功學或者微信小文章那樣,用華麗的語言來麻痹你接受現實卻無法解決任何實際問題的文章。瀟瀟姑娘在“簡書”有一篇專門辨別雞湯文的文章——怎樣區別是“雞湯文”還是“真正實用”的文章?

關於“雞湯文”與“實用文”的話題,其實是圍繞著“虛與實”、“用與無用”展開的。如果這樣來看,無論是百度百科還是瀟瀟姑娘的文章都是問症腠理,並不盡意。其實百度給出的概念是自相矛盾的。如果事關成功學的不算實用,那麼對於現實中的大多數人來講便是虛的。另一個關注點是麻痹接受現實,然而關注真正的個人心靈的成全而不是苟且的文章,往往要麼是反現實的,要麼是與現實並行不悖,甚至是相看不厭的。

那麼引申出來的是“如何解決現實問題”,怎樣才算實用?那麼是不是講求方法論的才算是講求解決現實問題?被知乎推為曠世神作的采銅寫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但從名字上來看,是不是講求方法的?那為什麼把它歸入雞湯文?你們都認可甚至奉為圭臬的《人性的弱點》為什麼也被歸入雞湯文?如果這樣說來,講求方法的如果也被歸入雞湯文,還有什麼不是雞湯文呢?不講求方法的,無助於現實解決的,是雞湯;講究方法的,有助於解決問題的,也是雞湯。與實用無關的文章又被歸入“雞肋”文章,那麼還有什麼文章是可以讀的?

他們說中國人是實用主義者,都有魯迅說的“拿來主義”病,這個病還是病入膏肓的。其實這個表述是不對的,如果是實用主義,羅盤就不會用來分針定穴、辨風識水。準確的表述(但也會冤枉甚至構陷一些賢聖)來講:中國的所謂社會人,其實是功利主義者,而且這種功利主義者會無可救藥的認為你無可救藥。比如說,你說你比我強,你錢比我多還是你比我孩子多?你說你很富足,你一個月幾個錢?你一個月能吃幾頓西餐?你混了這些年,現在是老板、副總還是總監?他們說當一個人喪失是非觀的時候必然以得失觀來衡量自己所麵對的一切。其實不是喪失,而是可以忽視之後的冷漠。有是非如果不能取利,最低限度如果不能避害遠禍,這是非又有何用?社會人的實用是在這一點上。有的人說自己是被現實逼的,其實從來都是自己的不甘和貪念,當然嚐到厚黑的好處後不免矯情的表示一下親民和“我原來也和你一樣”,一個是表明我進步了,一個表示優越感——我是過來人。如果你不心有靈犀的附和,那就是你之所以今天還是“老樣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