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在戰前會設想到,整個戰場會出現這樣一種極度不對稱的結局。
想當初,俄羅斯17集團軍,和中國的王牌部隊38集團軍,也是相持了近十天,才被圍殲。而且,17集團軍由於深入到中國境內,受天時地利人和等諸方麵條件限製,失敗並被圍殲,有許多理由可以作為借口。
這一次,俄羅斯20集團軍以及另外的駐守在遠東地區的三個師,是在展開對中國的機甲戰車師的圍殲時,被中國的機甲戰車部隊反圍殲了。
雙方投入到戰場的人數,高達7:1,投入到戰場的鋼鐵總噸位數,是2.8:1,而且,俄羅斯軍隊還占有地利人和等巨大優勢。在如此巨大的優勢情況下,取得這樣糟糕的戰績,這是任何人都難以接受的。
對於前線戰鬥失利的消息,俄羅斯軍方和政府,一直采取封鎖消息的策略,拒絕向國內民眾通報戰情,但是,這種舉措,在谘詢業極度發達的今天,收效甚微。也可以說是基本上無效。
很快,俄羅斯士兵空洞絕望的眼神以及他身邊被擊毀燃燒的坦克裝甲車的大幅圖片,就現在各個媒體的頭版頭條。
俄羅斯民眾被這張圖片深深震驚了。
接近兩個集團軍,而且是最精銳重裝集團軍,居然被中國人的一個師打得落花流水,這種結局,是任何一個具有強烈民族情感的俄羅斯人,都是一種沉重的心靈打擊。
但是,俄羅斯民族,又是一個勇於犧牲的民族。在二戰期間,他們以付出近千萬士兵生命和三千多萬平民的代價,將不可一世的納粹德國,驅逐出國境,並最後戰而勝之,這種在危難時刻爆發出的強悍的民族氣質,是這個國家,即使在最危難的時刻,也能力挽狂瀾於即倒,就在全國上下針對戰爭失利展開反思,要求整肅軍備嚴懲腐敗等民眾呼聲高漲的同時,俄羅斯民間,掀起了一股參軍熱潮。
這些被民族情緒灼燒得熱血沸騰的俄羅斯民眾,在明明知道自己國家綜合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和中國軍隊相差懸殊的情況下,依然以為憑借著這股愛國熱情,能夠在戰場上扭轉頹勢,擊退中國軍隊的進攻。
隻是,他們忽略了一點,他們的對手,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的德意誌民族,而是換成了最具有東方特性的一個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所爆發的驚人力量,是任何人不容忽視的。同時,這個民族具有著比俄羅斯民族更為強烈的犧牲精神和奉獻精神。正是這樣一種精神,讓這個曾經被異族蹂躪的民族,曆經波折,在世界其他文明全部成為曆史記憶時,他們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強烈的感召力。
俄羅斯人,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選擇了一個錯誤的對手,而且,這個對手還是他自己苦心積慮挑選的。正是這個錯誤的選擇,讓俄羅斯民族最終經曆了浴火重生的蛻變,讓這個民族在此後的民族大融合中,吸收了東方民族的優良特性,走向鳳凰涅槃後的重生之路。
消滅了俄羅斯精銳的兩個重裝集團軍的主力部隊,原以為對於烏蘭烏德市的占領,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沒想到,事實遠非如此。
就在徐巍的機甲戰車部隊,還在對剩餘的俄羅斯軍隊,進行最後的打擊時,從伊爾庫茨克市出發的另一支中國軍隊,開始對烏蘭烏德市進行突擊了。
在整個進占烏蘭烏德市的過程中,這支中國軍隊,並沒有遇到抵抗。唯一讓他們感到異常的情況是,居住在烏蘭烏德市的當地俄羅斯居民,並沒有像想象中那樣,對中國軍隊,采取敵視的態度,相反,這些俄羅斯人,居然還組織了部分市民,沿著市中心大街的公路,擺開隊形,對中國軍隊展開歡迎。這多多少少讓人感到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