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市場營銷戰略規劃(2)(1 / 3)

四、確定企業目標

企業目標就是企業活動在一定時期內所要得到的結果。從管理角度講,要是目標更為實用,企業應該盡可能周密慎重地選擇每個組成部分,並且詳盡地加以說明。美國管理學者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目標包含四方麵:企業盈利能力、生產效率、產品結構與產品形象、市場競爭地位。

長期基本目標:是企業在戰略期要達到的總體經營狀態。其水平可由銷售額、銷售增長率、利潤增長率、資金利潤率、資金結構、利潤分配等目標來描述。

產品-市場目標:是企業為了實現長期基本目標,根據未來市場情況和自身條件選擇的在戰略期內的經營領域。其量化目標分:產品結構、新產品比例、出口比例、市場占有率等;其定性的目標有:各產品的發展態勢、市場開發的方向等。

經營結構目標:企業為了實現產品-市場目標,對企業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而形成戰略優勢的目標。量化的目標:設備投資限額、人員結構、研發費用等;定性的目標:組織結構的調整、工藝的改進等。

生產率的目標:是企業關於戰略期內有效地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應達到的目標。它是經營結構目標在效果上的體現,也是實現長期基本目標在效率方麵的具體保證。量化的目標:勞動生產率目標、資金周轉率目標等。

五、設定企業目標的基本要求

企業確定目標就是把企業任務具體化,其關鍵是要建一套目標體係,企業製定目標的程序是將企業的總目標層層分解,各項職能與各個部門直至每位管理人員和員工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並負起實現目標的責任,實現“目標管理”。

1.層次化。企業的最高管理層規定了企業的任務之後,還要把企業的任務具體化為一係列的各級組織層次的目標。各級經理應當對其目標心中有數,並對其目標的實現完全負責。這種製度叫做目標管理。

2.數量化。企業的目標應盡可能以數量來表示。

3.可行性。即目標的現實性,所確定的目標是切實可行的,企業的最高管理層不能根據其主觀願望來規定目標水平,而應當根據對市場機會和資源條件的調查研究和分析來規定適當的目標水平。這樣規定的企業目標才能實現。

4.協調一致性。即企業的各種目標是一致的,具有整體性。有些企業的最高管理層提出的各種目標往往是互相矛盾的。

5.時間明確。要明確製定戰略的時間和實現目標的期限。

第三節選擇企業的發展戰略

奉行發展戰略的企業,主要特征為產品銷售量和利潤的增長超過市場平均速度;經常開發新產品、新市場、和老產品的新用途,不斷擴大企業規模,積極主動地使用外界環境的變化,通過提供新產品或者新服務項目培植消費者需求,改變企業環境。

發展戰略會明顯改善企業的經營效果。研究表明,發展戰略與投資收益之間成正比,且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經驗的積累也會使企業的效益全麵提高。

采用發展戰略的企業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第一,有比較充裕的資金;

第二,即使企業在短期內終止這一策略,仍能維持其競爭地位;

第三,企業的外部環境,尤其是政府支持的方向與企業發展戰略一致。

企業可供選擇的發展戰略有以下三種:密集性增長、一體化增長、多元化增長。

一、密集性增長機會——密集性發展戰略

指企業以快於過去的增長速度來增加某個組織現有產品或勞務的銷售額、利潤額及市場占有率,常常在企業現有產品和現有市場還有發展潛力下采用。實行這種策略通常有三條途徑:

安索夫成長矩陣(PPM Analysis[Product Portfolio Matrix Analysis])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安索夫提出,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用此矩陣來判斷產品、企業的發展方向。用縱軸把今後應該發展的產品分為現有產品是新產品,用橫軸將所處市場分為現有市場和新的市場。這個矩陣是最基本的工具,其主要目的是企業可以選擇不同的成長性策略來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圖中四個象限采用的典型戰略是:市場滲透、市場開發、產品開發(產品延伸)和多元化經營,由於所處的象限不同,采用的戰略也有所變化。

1.市場滲透。企業采取種種更積極的措施在現有的市場上擴大現有產品的銷售。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努力:一是在維持現有消費者的基礎上通過各種營銷策略如價格策略、促銷方式、渠道變更等,使原有的顧客更多地購買本企業的產品,二是用各種競爭手段把競爭企業的顧客過去過來,轉而購買本企業的產品;三是設法刺激和促使未曾購買過本企業的產品的顧客購買本企業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