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市場開發。通過擴大市場,進入新的市場來擴大現有產品的銷售。如擴大銷售區域,由城市銷售開展到農村銷售,由地區銷售擴大到全國的銷售,由國內銷售擴大到國際性銷售。還可增加目標市場,進入新的市場細分,也是進行有效市場開發的方法。
3.產品開發。通過向市場提供新產品或者增加現有產品的吸引力,在規格、花色、品種、款式、型號等方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達到企業銷售增長的目的。
4.多元化經營。也稱為多樣化經營或多角化經營,指企業在多個相關或不相關的產業領域同時經營多項不同業務的戰略。提供新產品給新市場,因企業現有市場好產品不能利用,所以取得綜效低,風險大。對企業多元化經營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利用現有資源,開展多元化經營,可以規避風險,實現資源共享,產生1+1>;2的效果,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種認為企業開展多元化經營會造成人、財、物等資源分散,管理難度增加,效率下降。其實,多元化作為經營戰略和方式而言,其本身並無優劣之分。企業運用這種戰略,成敗的關鍵在於企業所處外部環境及所具備的內部條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經營的要求。兩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企業的多元化經營,關鍵看企業有沒有核心競爭力。
二、一體化增長機會——一體化發展戰略
當企業所處的行業很有發展前途,或者實行“一體化”能較大幅度地提高效率是,往往采用“一體化”。“一體化”有三種形式:
1.後向一體化。即企業購買、合並或兼並本企業的原材料供應企業,實行產供聯合。變過去向供應企業購買原材料為自己生產原材料,如木製家具廠原來買進板材製造家具,改為自己生產加工板材。一些大的零售商店由過去從批發企業進貨轉為自己直接從生產企業進貨,“批零一體化”。
2.前向一體化。即企業購買、合並或兼並本企業的後續生產或經銷企業,實行產產銷結合,或者延伸自己的產品。如養雞場開烤雞店,麵粉廠利用自己的產品加工高點、麵包等,都屬於前向一體化。
3.水平一體化,也叫橫向一體化,即企業通過購買或兼並同行業中的企業,或在國內或國外和其他同類行業合資生產經營。如日本的資生堂與北京日化四廠合資生產華姿係列化妝品等,就是“水平一體化”。
一體化增長戰略在實際應用中有三條途徑:第一是企業利用自己的力量,在生產經營中把自己的產品擴大到前向或後向生產的產品中去。優點是企業能掌握擴大再生產的主動權,可按本企業的要求發展新產品;第二是兼並或購買其他企業,采用這種途徑需要企業有暢銷的產品和充足的資金;第三是與其他相關的企業聯合,共同開發新產品和擴大營銷。這條途徑的最大好處是可衝破資金和技術的限製,不用增加投資,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更大的生產能力,或者生產出單個企業不能完成的產品項目。
企業在運用一體化戰略時,應注意之下幾點:要講求經濟效益。講求經濟效益是企業一切經濟工作的核心,也是企業選擇市場發展戰略的核心問題。否則,再好的戰略也是無用的;要重視產品質量。在企業進行聯合時,一定要注意保持產品質量。忽視產品質量,片麵追求上規模,不僅不會使企業發展,反而有可能降低企業聲譽,造成更大損失;要避免造成壟斷。在實行水平一體化的過程中,不要聯合的企業過多,過多就會出現獨家壟斷的現象。
三、多元化增長機會——多元化發展戰略
多角化增長,也稱為多角化經營、多元化、多樣化增長,即企業盡量增加經營的產品種類和品種,使自身的特點得以充分發揮,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得以充分利用,且減少風險,提高整體效益。多元化經營具體做法也有所不同,主要有:
1.同心多元化,也叫關聯多元化。指企業利用原有的技術、特點、專業經驗等開發與本企業產品相互關係的新產品。如製造麵粉的企業,可以利用副產品麥麩皮製造飼料,或將麵粉加工成方便麵,由此增加產品品質和種類,這樣不僅消耗了本企業生產的產品,還節省了費用,如運費、包裝費等。在西方國家,企業內部用自己的成品做原材料再次加工的產品,可以免繳第一次生產出的產品營業稅。企業進行同心多元化還可以派生出許多產品種類和經營項目。仍以麵粉廠為例,利用加工的麥麩皮做飼料,可以增設飼養部門,發展畜產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