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陸遜權威(1 / 2)

徐盛知道,現在他已經是無能為力,主公的任命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權威,他的心頓時就冷了一大截。

但是孫權也不是個菜鳥政治家,從他能夠安穩統治江東就可以知道,他對權謀知道必然有著極深的造詣的了。

所以,在正式任命陸遜的同時,為了安撫徐盛,孫權當然也是要給徐盛加官的了。於是,建武將軍徐盛的官位又上升了,成了正牌的安東將軍,並且加封為蕪湖侯。

其實,從這道對徐盛的任命稍微思考一下,就可以知道孫權此舉究竟有多麼倉促了。

孫權在南郡的時候,為了提高孫桓的權力以跟朱桓抗禮,一下子將孫桓從安東中郎將提高到了嚇人的安東將軍。如今,孫權居然又給徐盛升官為安東將軍了。那麼也就是說,諾大的江東軍隊裏麵,忽然就一下子出現了兩個安東將軍了。

那麼,這是不是也可以說,開了這個先河之後,所謂正式的“四安四鎮”之類的正式將軍號編製隻有四人,現在忽然就變成了五人了。那麼,將來也可以隨便地就變成了,如同雜號將軍一樣來設置了呢?

這其實是很嚴肅的問題,但是孫權並沒有考慮到那麼多。由此可見,孫權此舉確實是非常倉促行事的。

徐盛的這道任命書是跟陸遜一起來到湘潭大營的,不過宣讀任命書的可不是陸遜,而是右都督孫皎的參軍顧邵。也許也是為了平衡右都督孫皎的心態,孫權便派出了孫皎所信任的顧邵,出任陸遜的監軍。

而顧邵的另一個身份則是顧雍的長子。顧雍是跟張昭一起反對任命陸遜為三軍大都督的兩個首腦。

不過,顧雍有些跟張昭不相同,張昭是強烈反對,目標性非常明確。顧雍則是溫和地反對,也就是說對陸遜的任命,是有商榷的餘地的。

這兩人之間的微小態度差異,其實就意味著,孫權不可能選擇張昭的兒子張承出任陸遜的監軍。於是,顧邵其實就代表著孫權對反對派的安撫態度。而顧邵出任後因為父親的溫和態度,也不太可能故意幹擾陸遜的軍事行動。

第三點,顧邵娶了孫尚香,陸遜娶了孫策的女兒,兩人同為宗室,可以說是真正的親戚。有這樣的關係在,兩人之間合作的空間,應該大於對抗的可能性的。

於是,孫權就這樣任命了兩個人:大都督陸遜、監軍顧邵;然後他讓顧邵帶來了一道給徐盛升官的任命書,居然就暫時擺平了各方的勢力,讓大家都做到了權力均沾,原本混亂的局麵也就跟著穩定了下來!

看得到這點的人,誰還敢情勢孫仲謀的權謀之高深呢?這絕對是個可怕的君主。

不過,孫權這時候似乎給忘記了一個宗室之人——全琮。其實,全琮在大都督的競選之中,也是曾經占據了一席之地的。

不過,全琮現在出任陸口督,掌管了陸口港的水軍。那就幾乎意味著,江東軍設置在荊州境內的水軍,現在幾乎都掌握在了全琮的手裏了,分掉陸遜在荊州的一半兵權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若是故意不給全琮加封,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說回來,徐盛明知道自己現在動不了陸遜了,所以還算是心悅誠服地接受了孫權的任命書。可見,他確實沒有想明白主公內中的深意,他在權謀方麵確實還需要曆練。

而對於這樣提拔徐盛,給他任命顧邵為監軍的做法,陸遜也並沒有想得太深,隻是感覺這樣子也算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可見,陸遜確實還年輕,經驗確實有不足之處。

所以,年輕的陸遜,接下來要麵對的,就是先前被徐盛在暗中給鼓動起來的,諸將對他的怨氣和不服了。如果他無法將之處理妥當了,那麼他這場仗也就不可能順利打下去,那麼他這個三軍大都督也就當到頭了。

對於這點,徐盛倒是存在了一點私心的。因為,到時候他便是取代陸遜的最佳人選了。當然,徐盛倒也不是私心非常重的人,倒也並不希望軍隊打敗仗,這樣對江東而言幾乎是難以承受的損失的,否則他也不會甘心接受孫權的任命書了。

陸遜又不是傻子,在呂蒙去世,自己失去撐腰的人物之後,他當然知道,接下來能夠依靠的人隻有自己了。那麼,他要開始獨力整治軍隊了。

回到湘潭的第二天清早,陸遜升帳點將了。

望著下方戰列的諸將,陸遜麵帶平靜的出聲言道:“諸位將軍,眼下荊州軍一路南下可謂是勢如破竹。他們一路上尾隨而來,攻陷了沿途上麵所有的大小城池。就是曾經被寄予厚望,能夠阻擊住敵軍的益陽城,也並未堅持多久就淪陷了。如今,我軍現在已經退卻到湘潭,再過去可就是長沙、陸口和江夏,在過去可就是我們江東的本土了。我等該到時候,該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