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這邊軍隊的建立了功勳之人,全部封賞完畢之後,劉禪首先就召見了石廣元。
石廣元其實如同馬良一樣,也是沒有進入了那份名單裏麵的。這其中的原因,其實還是比較簡單的,因為劉禪早就已經特別為他向大司馬府衙和丞相府請命了。
這裏的請命,當然不可能再像上次在漢中打仗了之後那樣,石廣元拿了自己該得的賞賜之後,又要就此脫身而去,繼續回到他的醫國院的經院去“作威作福”了。
其實,石廣元現在即使回到經院去的話,那裏也已經沒有他的院長的位置可做。經院的院長的位置,早就在石廣元出益州到達襄陽城之前,就已經給了劉禪的師兄王蒙了。這倒是有種過期不候的意思,很是跟官場上麵的慣例一致。
一旦某個部門的首長,因為某種意外的事件而被冤枉後解職了,那麼官府當然就要立刻任命一個新的首長,出麵主持相應部門的運作。但是若是被冤枉者事後被證明是無辜的,由於他原本的位置已經是有人頂替,所以一般就是再也無法回歸到了原來的那個位置。
當然,天朝曆史上所謂的官複原職似乎才是正理,但是那樣做的後遺症很多,乃是政治生態不成熟的表現。
這個事情,促使劉禪在日後進行官府改製的時候,將之正式確定為了一個慣例,用來保證官府機構能夠一直保證順利地運行,而不是因為某個首長的突然出事,而導致機構無法運行。
事實證明,劉禪身邊可以利用起來,被他用作實驗的地方是如此之多。
話說回來,即使石廣元這次還要向以前那樣,等到事情幹完了之後,又想要再次撒手不管,自己去逍遙快活了,以劉禪如今的權勢而言,也是不可能再次放手了。
正是需要收服人心的時候,劉禪總不可能讓天下人覺得,他這個人是如此地刻薄寡恩,連自己的授業恩師,在立下了那麼多的功勞之後,居然就這樣被他“趕走”了。
隻要是有心人的話,確實是非常容易將石廣元的自願行為,進行扭曲過去。而且石廣元本人做出這樣的自願決定,在普通的民眾的普遍思維裏麵,那是很不可能的。於是,有色眼鏡隨即被戴上,看向了劉禪那邊的時候,那就什麼事情都是變味了。
正是在這樣的考慮之下,劉禪之前就一直在跟石廣元一起,共同商議他們要如何將這件事情處理地圓滿,最好的結果當然是劉禪和石廣元兩人都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
應該說,這對師徒之間的關係,還真是的夠奇怪,或者說是真夠開誠布公,居然連這樣的事情,都可以拿出來明說。一般而言,向劉禪那樣的人,就應該學他老爹劉備的一向做派,親自找到石廣元,在他的麵前痛哭流涕一番,然後再曉之以大義哀求他能夠留下來,繼續幫助他,繼續為蜀漢的未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