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美展:還原美術真實的力量
本期關注
作者:鞠向玲
本文的標題,靈感來源於中西兩位藝術大師。一位是我國明代傑出的書畫家徐渭,另一位是法國著名畫家塞尚。兩位大師生卒年代相差久遠,創作種類亦不相同,都不必作為討論的重點。是因為在不同的時空裏,有兩種觀念:
莫把丹青等閑看,無聲詩裏頌千秋。——徐渭
我欠你的繪畫真理,我將在畫中告訴你。——塞尚
徐渭對繪畫的主張,沒有具體的畫論流傳於後世,但從這句題畫詩中不難看出其創作思想的核心,即用繪畫作為抒發思想情感的工具,而繪畫也成為了他一生報效國家之願無法實現轉而用筆墨寄情的最好方式;有人說,“閱讀塞尚的作品,猶如觀看一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初期的蠻荒時代,到最後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力量充滿了其一生的創作。這些力量來源於動蕩的時代帶給畫家的思想和靈魂激蕩,也是大自然的美好饋贈。然而,無論是徐渭的思想的力量,還是塞尚的繪畫的力量,回到美術創作的初衷,亦都是對時代、自然和內心的觀照,是一種真性情的流露。這就是美術的力量。延伸到今天的美術創作,也可以說是時代、文化融合於自然的力量。今年的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正是處於一個充滿力量的時代潮流中。
今年的美術界有一件值得關注的事,那就是迎來了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與新中國同齡的全國美展可謂是美術界的“奧林匹克”,是為專業美術工作者提供的一個展示才華的重要平台。經曆過65年的風雨曆程,全國美展逐漸展現出了它的進步與包容,包括在藝術形式和表現語言等方麵,如今的全國美展,已經具備了海納百川的胸懷。這不僅為新時代的美術工作者提供了成長的機遇,更使得中華文化因為有了美術創作而更具時代精神和更加博大精深。亦如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所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它的文化要有自己的基礎麵貌,要有自己文化精神的特色。古老的埃及、兩河流域、印度文化在曆史發展的長河當中,由於各種原因逐漸湮沒了,而中華民族的文化一直延續至今,今後我們還要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向前發展,不能割斷。”全國美展作為以藝術的形式傳達和反映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自然會引起很多人的關注。
美展是與非:過來人自有評論
全國美展是一個體製內的美術展覽,它有些地方類似於春晚,又類似於高考,既是官方組織的,又和大眾有密切的聯係,它有濃鬱的中國特色。自新中國成立以後,它持續了幾十年,隨著曆史的演進,它的評審方式和評審標準也在不斷地更新,嚐試著吸納一些新的元素,例如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就增加了如動畫、插畫等新內容,第十二屆又增加了新媒體、裝置、綜合藝術等,使得它的涵蓋麵更廣,和大眾生活聯係更為緊密。
——四川美術學院動畫學院副教授李趙名
就像春晚和高考一樣,幾十年來大家對全國美展的褒貶不一。“值得正麵肯定的是,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泱泱大國,作為一個有著深厚文化積澱的文明古國,大國文化形象和發展是政府的必然考量。對內而言,文化藝術和普通大眾生活的聯係是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美術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在網絡普及和西風盛行的當下,如果沒有一個全國美展這樣的體製內展覽作為中國美術發展的主導性參照,沒有政府對文化藝術發展的政策性製約與規範,中國美術放任自流是不可想象的事。”曾經兩次有作品入選全國美展的李趙名給了全國美展一個較高的評價。從他對全國美展進行的客觀梳理及提出的中肯的建議中,可以看出其對全國美展寄予厚望。
不同階段的特點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美術經曆了幾多風雨,全國美展也經曆了幾個階段。在改革開放初期,美術創作與展覽還沒有更多的渠道,創作思維模式與手法也比較單一,受“文革”思維模式影響,全國美展多是歌功頌德的作品,當時,全國美展作為官方大展具有不可置疑的權威性,入選全國美展並獲獎是體製內美術家夢寐以求的最高理想。第二個階段,隨著開放與發展,西風漸進,思考、模仿、探索、實驗成為這個階段藝術發展的主要模式,藝術創作與交流的方式呈現多元化趨勢,各種不同形式的展覽應運而生,如各種提名展、雙年展、專題展以及一些涉外展事。隨著市場經濟對內地全方位的滲透,美術家的創作與展覽也有了多種選擇,比較上述展覽,全國美展在創作觀念、方法、評選方式、評審標準、獎勵機製等方麵相對滯後,它的影響力也有所削弱。第三個階段,與經濟發展同步,內地美術在經過幾十年的狂飆突進之後,開始自覺走向反思與尋根,而不再是一味地模仿。與政府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一致,美術經過幾十年的探索與沉澱,在國際美術舞台上如何塑造中國形象,而不是一味迎合西方意識形態,以及原創性、本土性、當下性的探索成為當今中國美術發展的重要考量。全國美展的舉辦也隨著形勢的發展在諸多方麵有了相應的變革。
評審製度待改革
今天的美術創作,已經不再是過去那種一味歌功頌德、猜點子、打定子,把賭注放在一個好的題材上,迎合政治需要,再加上一點照相寫實效果。今天的美展,更多的是在作品語言、表現形式、思想深度、獨創性、參照係數、文化視野等方麵予以綜合性的評審。在作品內容、題材方麵也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寬泛性,更加關注藝術創作與本土、與當下、與民生的相互關係。在評審方式上,第十一屆和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除國、油、版、雕等傳統畫種之外,其他類別或者新的畫種類別采取了跨越地區的作品直送製,這是一種很好的改革。它排除了傳統的由地區層層評審、送選的弊病。我們知道,全國美展是體製內展覽,它和體製內藝術家的利益直接掛鉤,特別是現在很多體製內單位搞績效。全國美展和高考、春晚一樣,都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層層評審、送選,由於地區內部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有可能會出現優秀作品送不出去,而送出去的平庸作品又被展區評委砍掉的情況。而直送的評審排除了利益關係,更多的是從較為純粹的審美角度來評審作品的高下,因而相對公正,也更有益於優秀作品的脫穎而出。全國美展傳統的評審機製正是被廣為詬病的地方,現在的評審方式在一些新的畫種類別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
體製內外兩相宜
有幾十年中國美術開放、發展、吸納、反思、沉澱、梳理的文化背景,有政府的重視,有相應的整改,以及今後的進一步完善,有舉國上下的宣傳和體製內的配套政策,十二屆及以後的全國美展無疑會展現出巨大的活力與生機,除了對體製內美術家有巨大的吸引力,它也在拓展體製外及港、澳、台地區和海外藝術家的參與。如果說前兩個階段的全國美展與當時的美術發展比較相對滯後的話,那麼從第十一屆和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開始,就正在加速和當下的美術發展潮流同步,或者從某種角度來看,它正在逐漸成為中國當代美術發展集大成的綜合展示,正在逐漸成為中國美術家參照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