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畢業大展,“惠及”了誰?(3 / 3)

“以前社會對學生的作品不是很關注,藝術機構也不是跟得很緊,一些問題沒有凸顯出來。現在畢業展被跟得很緊,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一直都有收藏畢業作品的習慣,但前幾年出現了收不到的現象。畢業展一展出,畫廊就盯住了很多作品,給很好的價格,許諾很好的條件,學生就拒絕了學院收藏,很快和畫廊開始合作。”王璜生感慨中央美術學院這樣的國家級重點美術館有時也缺乏吸引力,在他2009年始任館長後的幾年中,有一個階段,美術館一幅畢業作品也沒有收藏到。祁海平也介紹了天津美術學院類似的狀況,“當學院想收藏一些優秀的畢業作品時,往往發現這些作品已經被出售了。但畢業展隻是學院的一個平台,在這個平台之上,學生和藝術機構的接洽完全是個人行為,學院不會幹涉。”

學院收藏優秀畢業作品,是一項重要的學術行為。如果因市場的影響而徹底失去優秀畢業作品的收藏,對學院來說也是重大的缺失。麵對“競爭”,學院、美術館也調整政策,“學院獎”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為了給學生更多鼓勵,8年前,四川美術學院特設立了“學院獎”,從畢業作品中評選出一定比例的作品,授予此獎項,這是學院給予的最高榮譽。張傑介紹,四川美術學院的“學院獎”會在畢業典禮上由羅中立院長親自頒發。這個獎項對學校收藏優秀畢業作品也起到積極的作用。雖然來自社會的藝術機構給予學生的經濟條件更好,但“學院獎”本身對學生是一種很高的認可,學院會和學生溝通,讓他們明白作品被學院收藏有著更多意義。同時學院也會選這些優秀的作品參與“千裏之行”等展覽,給學生創作更廣闊的展示空間。中央美術學院也是如此,由學院美術館以獨立評審體係評選出具備收藏條件的畢業作品,優秀作品也會被授予“學院獎”,“學院培養學生這麼多年,畢業作品凝結了學院、教師對學生的培育,應該被學院收藏。我們也調整了收藏的待遇,收藏作品後,美術館也會更多推動這些作品在國內、國外多次展出,用另一種方式鼓勵學生。”王璜生介紹,拿“千裏之行”來說,近幾年學院已推動該展覽在國內巡展的同時,也屢在國外展出,這對學生來說也是很好的平台。

藝術機構和學院對優秀畢業作品的“競爭”,也恰恰說明了這些作品無論是在學術還是市場上,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價值。作為看著學生成長起來的教師,他們擔心學生過早地深入市場會被資本侵擾,不能專心走自己的藝術之路。藝術與市場的衝突,是學院在推動學生走向社會時反複考慮的問題。然而,如王璜生所說,學院有責任為學生提供平台,讓學生更好地就業、更好地走進社會,又不希望學生在未成熟的情況下受到社會更多影響。一定時間內,這個矛盾可能還會持續。

惠及民眾:

普及藝術,給你的生活加點料

無論從學術的角度考量,還是以市場的眼光度測,這些角度總是帶有專業的傾向,說來說去,似乎還是業內人士在藝術的“象牙塔”裏玩圈子內的遊戲。其實近些年的畢業展,在作品質量不斷提升、表達方式越來越多樣、專業水準越來越高的同時,也越來越凸顯出其開放性和親民性。專業美術學院在保持精英教育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藝術的普及教育。畢業展,正是一個很好的藝術普及平台。

四川美術學院從2005年開始,推出了“開放的六月”四川美院藝術遊,向社會集中展現美院的畢業創作,每年3000至5000幅(件)作品。張傑介紹:“‘開放的六月’不僅是充滿學術氣息的學生畢業大展,更體現了我們一種全新的概念——‘校園旅遊’,完全向社會開放。”這樣的畢業展拉近了藝術與大眾的距離。

同樣,中國美術學院每年的畢業展也已成為杭州的一個城市文化節日。每年的數千件展品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人士的同時,也吸引了當地和附近城市的民眾。幾年下來,通過畢業展,美術學院打造了一個可以使學生與社會直接產生聯係的優秀平台,也為學院和自己的學生培養了一批藝術追隨者和“買家”。拿中國美術學院陶藝係畢業作品來說,因其藝術性和實用性一體,一直比較受歡迎,作品成交率較高。近兩年的買家中,“外行人”明顯多了起來。這不能不說是藝術普及後,人們審美提升對藝術有所追求的最直接的一種體現。開放的畢業展對大眾的影響,逐漸從“看一看”的新奇,發展到“買一點”的行動,幾百元、幾千元甚至幾萬元,將自己喜歡的學子們的畢業作品藏入家中。有些人,幾年下來,在畢業展上淘作品的花費,已經高達幾十萬元,而入手的這些作品,也並未出售過,而是因喜歡而珍藏。這種現狀,張傑非常認可,他認為,藝術教育就是要麵向社會,不僅為社會培養專業的人才,也肩負著讓大眾接近藝術、懂得藝術、欣賞藝術,甚至消費藝術的社會責任。

中央美術學院也非常注重畢業展和社會的交流,除了以更開放的姿態與大眾對話,也策劃了一係列的活動,吸引人們走進美術館,關注畢業展、關注藝術。旨在聯合北京多所高校學生與藝術機構促進藝術青年、大學生以及相關藝術從業人員和藝術愛好者之間交流的“美術館之夜”,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作為該活動的總策劃王璜生介紹,這是一個綜合性的開放活動,包括化裝舞會、演出,以及以美術、電影、設計等為主題的活動,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更輕鬆地走進美術館,讓大家覺得美術館不是一個內部的學術機構,藏在學院裏自己玩自己的藝術。這個定位為“中國最IN、最鮮活的藝術歡聚盛會”已經做了6次,效果非常好。畢業展以及畢業展的延伸活動,對大眾的藝術審美教育已起到了切實的作用。

從過去不受重視到今天被多方追捧,畢業展,一個純粹的學術性展覽發展至今,已承載了多重的意義與價值。從學院、學生到藝術品市場和大眾,都從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了自身所需。在惠及多方的同時,其本身的意義和功能亦在不斷發生著變化。祁海平在采訪中向記者透露,天津美術學院在2014年增設優秀畢業作品展的基礎上,到2015年,也許將隻設置優秀畢業作品展,以更靈活和開放的形式重新打造畢業展的平台。這讓我們看到了畢業展的又一個發展方向。我們期待著,不斷變化的畢業展,能夠給更多的體係、更多機構、更多人甚至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有益的內容。

(責任編輯:張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