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看法,通過畢業展,可以看出學院的教學有的很突出,有的很平庸,也能看到一些藝術觀念完全滯後於曆史和國際。“一年這麼多畢業生,最後能夠成為藝術家的少之又少。一年這麼多畢業生,究竟有多少能夠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畢業展我們能夠看出很多問題,讓我們可以對教學進行反思。”
可以看出,畢業展體現著美院的專業精神與傳統,從中可以看到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習的成果和攀登藝術高峰的成果,體現出他們對社會的觀察和思考、對藝術的探索和創新,更可以看到學院教育教學的成果,這也鼓勵著學院不斷總結經驗,推動教學事業向前發展。
惠及市場:
挖掘新銳,為自身補充新血
隨著社會對年輕藝術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一些畫廊、拍賣公司、藏家,乃至有意向投資文化產業的企業對畢業展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在學院為學生直麵市場而擔憂,糾結於過早接觸市場對學生利大還是弊多的同時,畢業展和市場的互動已越來越緊密。
這其中,有學院積極推動的因素,也有市場主動追逐的原由。中央美術學院的“千裏之行”吸引了藏家和社會的關注,包括其延伸活動“美術館之夜”,從開始創立就有專業機構——嘉德在線的參與;四川美術學院“川軍”美名在外,畢業展已成為藏家和機構必去的地方,學院在邀請媒體、加大宣傳,主動邀請北京、上海的眾多藝術機構參觀展覽外,還與藝術機構、企業合作設立“依戀獎學金”“新秀獎”“鳳凰獎學金”等多種獎項和獎學金,這成為川美對年輕藝術家扶持的重要途徑。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院校的畢業展又演變出多種新的與市場對接的方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別為造型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展中安排VIP專場,邀請了包括今日美術館、北京時代美術館等在內10餘家藝術機構,邀請畫廊主、藏家等嘉賓直接介入到畢業作品的推廣之中;畢業展開始從線下步入線上,雅昌藝術網與天津美術學院和廣州美術學院開展探索性的合作,在網站上給畢業展作品做專場展覽,同時在網上做專場拍賣銷售;西安美術學院則直接為畢業作品舉行專場拍賣,作品包括國畫、油畫、漆畫、版畫等,拍賣已舉行了4年,2012年成績最為突出,參拍的200餘件作品無一流拍,拍賣總額超過200萬元,成為了學院拍賣的典型案例。
從以上不難看,學院本身也在主動推動畢業展與社會接觸,以此來為學生畢業後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起點。其實對於市場來說,通過畢業展挖掘新銳、發現新人,在早些年就已經開始。
2006年嘉德舉辦的“新興的力量”2006全國各大美院畢業展作品拍賣專場網上拍賣,被稱作美院畢業生作品市場的“分水嶺”,當時,以廣州美術學院油畫係研究生張西的畢業作品《如歌》為代表的3幅作品拍出了4.5萬元的最高價。從此至2010年之間的短短四五年,幾大藝術品交易活躍的城市出現了近10家專門針對大學生藝術作品的拍賣專場。2011年開始,在中國藝術品市場調整期的影響下,嘉德、保利等知名藝術機構舉行的大學生藝術作品拍賣專場達到了20多個,市場容量迅速突破千萬,單件作品的價格也從開始的幾千元、幾萬元,攀升至十幾萬元,如嘉德在線2012年舉行的“學院派”中國八大美院優秀畢業生作品在線拍賣專場,成交總額達159.2萬元,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王浩臣的裝置作品《不確定的表達》,該作品以11.6萬元人民幣成交,創下本場單品最高成交價,也將學生畢業作品的拍賣價格推向了五位數。
此外,一些開始進軍文化產業的企業也發現了畢業展這個能夠一覽眾山的平台,希望能夠以此為渠道,發掘人才。“研展2014”就受到了企業的關注,北京瀚海置業投資集團的企業代表趙振江,正是為公司正在籌備的國際文化產業園項目而來到中央美術學院。“這些年輕的創作者,今天是學生,明天可能就會成為大師。我們希望和學院有更深入的交流,對學生有更多的了解,以尋找到我們需要的資源。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國際項目能夠給學院與國際知名院校的交流提供便利,為文化藝術‘走出去’搭建平台。”
在學院和藝術機構搭建的不同平台上,畢業作品能夠與市場產生如此興奮的互動,可見市場對年輕學子的認可。市場總是在不斷發現新的價值點和贏利點,藝術機構對畢業展、畢業作品的追逐已和學院發生了一些“矛盾”,中央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等知名美院,都在麵臨著和藝術機構“搶”畢業作品的境況。王璜生、張傑和天津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院長祁海平都對這個問題頗有感慨,認為學院收藏和藝術機構收藏,確實存在矛盾,有著競爭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