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存在,在當時,是為配樂唱出來之後的感覺而服務的。例如,辛棄疾的《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屋上鬆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裏江山。”上闋“鼠”“舞”“雨”“語”分別押“u”和“ǚ”韻,且皆為仄聲,下闋“南”“顏”“山”都押“an”韻,皆為平聲。他的另一首《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連雲鬆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上闋“竹”“足”“熟”也是押“u”韻,且皆為平聲,下闋“園”“竿”“看”也都押“an”韻,皆為平聲。可見,相同詞牌的押韻大致相同,那麼我們還可以大膽推測,在《清平樂》這個詞牌中,“u”和“an”韻應該是最適合這個詞牌的韻腳,要不然詞人不會在多首同詞牌的詞作中反複使用。之後,我們就可以為此韻腳的字詞選擇最適合的音符了,這樣就可以確定本來隻是有了輪廓的樂譜中的細節性因素。當然,古代音節和現代音節還有著某些差異,需要我們仔細推敲、反複印證。
再次,“倚詞譜曲”的旋律選擇要依據詞人的心境及作品風格。宋詞有豪放、婉約之分,雖然是我們後人的硬性指派,但那代表了一種曲風。正所謂“在心為誌,發言為詩”,詩詞既然是用來抒發情感的,自然就有大致的音樂去配合這種情感,這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行得通的。
最後,追憶宋詞演唱中使用的樂器,掌握作曲的知識。詞作為一種音樂文學,其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係。詞所配合的音樂即所謂燕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奏,在演奏和演唱中樂器選擇尤為重要。很多古代的樂器早已經如樂曲一樣失傳,我們可以通過研究當時的音樂發展史,找出當時流行的樂器,以樂器本身所具有的音域、聲色等特點,再來驗證我們的推測是否合理。
音樂與宋詞是密不可分的,之所以二者有如此密切的聯係,是因為其在最初就是相伴相生的。而這種現實,即是筆者產生“倚宋詞譜曲”的根源,作為一名音樂教師,畢竟對宋詞的研析尚淺,但這是為古代音樂文化遺產繼續發展的一種構想,也代表了大多數音樂教育者的願望。筆者期待,不管是“紅牙板”還是“銅琵琶”的曆史音律,都能夠再一次在我們耳邊回響。
參考文獻:
[1]沈致隆,齊東海.音樂文化與音樂人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艾冶平.宋詞的花朵——宋詞名篇賞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音樂學院
(責任編輯:張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