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育”“美”“教”“術”—— “藝想天開” 美術課堂教育的開展(1 / 2)

“育”“美”“教”“術”—— “藝想天開” 美術課堂教育的開展

藝術探索

作者:孫麗

當教育成為一條通往大學和高層就業的通道,老師和家長以及多數學生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恨不得讓孩子從幼兒園到青年時期就能得到全部的知識。孩子失去了更多的童年歡樂,比如不能在野外親密地和大自然接觸、玩泥巴、觸碰各種昆蟲及動物,而能代替這些的也僅是玩具和電子商品,還有各種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習方麵的補習等。這些填滿了天真浪漫的孩子腦海裏……當孩子的雙眼在課堂上留戀著室外的天空,美術課在這一背景下的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培養懂生活、愛生活,更能夠去創造自己未來的人,而製定適合這種教育需要的美術課堂勢在必行。

用何種方法來完善和推進美術課堂教育?筆者也在多年的實踐中不斷開創和研究。但落實到課堂上也容易產生阻礙,例如美術課不是主要課程,任何大型考試都不在其中,當然專業學習繪畫的除外,所以造成了許多美術課被其他主要科目課程所占用。基於這些問題,筆者另辟蹊徑,提出以“我是藝術家,未來是我們在創造”為每節課的主題,讓學生自己來主持課堂,內容是師生共同通過美術書而最後議定去學,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在經過較長一段時間課堂實踐發現,這種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在學校可能無法上美術課的難題,學生可以在課後時間裏自行組織時間和方法學,從而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學習模式,靈活運用,最終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美術教育可以說成是“育、美、教、術”的一個過程,為了讓學生能夠喜歡美術課,教師就要主動去貼近他們的思維、正確理解他們可能出現的各種奇思怪想、尊重並善待學生的錯誤和問題,讓學生的期待真正得到實現。因此,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要讓學生有種迫不及待的行動感並活躍起來,同時感到快樂和開心,進而實現寓教於樂的知識積累過程,達到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目的。

如何寓教於樂?如何實現“育、美、教、術”的和諧統一?筆者有幾點做法和建議:

一、“育”是培養

培養品位和欣賞水平的問題,對這些知識的學習培養,可以讓學生學習懂得欣賞、有見地地去品評,甚至挖掘和創造解決問題的途徑。

首先,要定位培養對象,即一群正處於青春期、本應該活潑好動的學生,他們從小就很少接觸藝術和放開手腳去創造機會,這時,教師就要多給學生創造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地想和多做。

其次,在學習、生活中,通過各種渠道,打開他們的世界和視野,讓藝術的魔力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改變學生在某些方麵的狹隘認知。

再次,加強對學生藝術思維、責任心與良好習慣的培養。

最後,強化培養“我要學”的意識,進而喚起學生的飽滿情緒與熱情。

二、“美”是一種本領

1.首要,對“真、善、美”的挖掘,就是教學生怎樣去“賞”,“賞”什麼?告訴他們,如果想要暢遊世界,一切就都得源於生活,所見的山水、城鄉、異族的美,都能很好地喚醒學生對美的認知。時代在不斷進步,信息是開放的,教師完全可以透過教學書,或者利用科技手段去引領學生飽覽繽紛的世界藝術。

2.讓學生領悟美的真諦。中學生階段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可塑性極大的階段,是他們的理想和健康的審美觀重要的培養階段。當一個老師的美感染了學生,學生追求美的強烈願望就會得以實現。現在,多數學生隻知道追求美,卻不善於識別美,隻注重淺表層的外在美,而不善於探索深層次的內在美,更不能很清晰地認識到“美”所具有的廣泛複雜而又深刻的內涵,甚至無法認識到其自身的修養和知識的積累對一個人涵養度的提升有多重要。

3.教學生如何去把握和運用美。引導學生判斷問題的能力,美在哪裏?不足是什麼?用在哪兒?怎麼用才會美起來?任何一個人的童心都是璀璨、透明的、極具塑造力的,此時教師自身的修養可以極大地感染學生,那會猶如一股暖風,可以讓學生在美的世界裏自由遨遊,讓他們在不斷的實踐中感受到美,懂得鑒賞美,學會創造美,從而讓他們體會到藝術與生活的曼妙。

三、“教”是傳授

1.教育究竟是什麼?筆者認為,從教育的目的和結果入手,把教師所經曆過和見識過的,找到適合的切入點,用情溝通,用愛管理。

2.“教”在美術教育中的正反麵。傳統教育多“老生常談”,而教育方式不同,得不到學生的喜愛,就會出現應付、技藝不精、不肯努力鑽研而造成學生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等情況。因此,教師應在教學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做學生的好幫手,並不是完全無為而治,而要適當、適度地治,不要過度引導,進而限製了學生的思維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