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戲曲諺語的內涵及教育意義(1 / 2)

淺析戲曲諺語的內涵及教育意義

戲劇與影視學

作者:張桂梅

【內容摘要】戲曲諺語是戲曲前輩藝人對人品藝德、演唱技巧、表演經驗等方麵的高度總結和提煉。戲曲諺語雖語句短小,但對仗工整、言簡意賅,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極高的藝術價值。對從事戲曲表演、戲曲教育的藝術工作者來說,更需要從中汲取營養來提高藝術水平和教學水平,尤其是對正處於成長時期的青年演員和青少年學生來說,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戲曲諺語人品藝德專業學習演唱技法戲曲哲理

戲曲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瑰寶,伴隨著戲曲藝術的發展,戲曲前人總結了人品藝德、演唱要領、表演技巧等方麵的經驗教訓,逐漸形成了朗朗上口、字字珠璣的戲曲諺語。戲曲諺語經過了幾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到如今逐步完善,成為我國民間文化寶庫中極為珍貴的藝術資產。

一、有關道德方麵的戲曲諺語

“做人要講道德,唱戲要講戲德”“學藝先學德,無德藝難成”“立業必先立身,立身必先立品”“藝高不如德高,藝高更需德高”。這些看似平淡無奇、通穀易懂的戲曲諺語,卻說出了道德品質在戲曲工作中的重要性。人民藝術家常香玉說過的“戲比天大”,也從另一個方麵闡述了藝德的思想內涵。常言說,藝如人品。一個演員的藝術道德水準,直接影響著審美品格和藝術氣質,決定其藝術創作的態度和追求,並直接影響其表演藝術風格。

一個具有高尚藝術品質的演員,一定會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待每一次演出,也一定會以真誠善良的情感塑造好每一個藝術形象。相反,一個品行不端的演員,縱有很高的技巧,也不會有太好的藝術成就,更不會成為德藝雙馨的大家。的確,良好藝術品德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日常生活和藝術實踐中認真學習、日積月累的結果。

二、關於專業學習方麵的戲曲諺語

“曲不離口,弦不離手”“人不常練沒功,角不常練戲鬆”“書靠念,功靠練,曲靠唱,戲靠演”“小時不練好,大時演不好”“幼功好,演到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三天不練手生,三天不唱口生”。

對於戲曲演員來說,“四功五法”是每一個演員必不可缺的基功。而幼功,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童子功更加重要。在人的一生中,幼年是最珍貴、最美好的時光,是一個人發育的關鍵階段,肌體柔韌性好,可塑性強,接受新生事物快,記憶力、模仿力都有很大優勢。特別是對翻、爬、滾、打等武功技巧的訓練,更是得天獨厚。假如過了這一時期,身體的骨骼、關節等器官逐漸鈣化,就不可能再練好了。

在學習戲曲藝術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沒有刻苦的練功,就不會有過硬的功夫,也不可能有大的收獲。不經過酷暑、嚴寒的磨礪,也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演員。

學藝貴在持之以恒,最怕時斷時續,必須堅持“曲不離口,弦不離手”和“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樣,才能練就紮實、過硬的基本功,為以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關於練功方麵的戲曲諺語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台下無功,台上稀鬆”“功夫練到家,上台不怯場”“基礎打不牢,演戲演不好”。舞台是展示演員水平的考場。平常練功的好壞、表演的優劣全都一覽無遺地展現給了觀眾。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演員一聲出眾,絕對會引來陣陣掌聲。相反,一個平時練功偷懶、學習不認真的演員,根本不會在舞台上有驚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