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彩風景寫生的境界
水彩風景寫生的創作過程中,繪畫最終的表達效果是評定一幅畫成功與失敗的標準。西方繪畫注重寫實,而在中國,單純寫實的作品是缺少審美價值的,中國的繪畫追求一種意境,即眾多的表現對象疊加構成的繪畫者想要描繪的意境,不僅僅是對客觀事物的再現,還有感情與思想的融入。比如小橋、流水、人家、古道、瘦馬等表現對象再通過色彩的描繪,就會呈現出蕭瑟淒美的意境;爛漫的山花、飛舞的蜂蝶,翠綠的草坪這些意象就會呈現出春季生機勃勃的意境。但是無論意象或是意境,都隻是停留在畫本身的層麵,給人審美體驗,卻沒有脫離這幅畫之後的思考與精神共鳴。藝術是人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再現與加工創造,是對“真善美”的追求,寫生注重對“實”的展現,但是,寫生並不等於對風景事物的再現,而是將其感情、文化思想內涵與自然融為一體,使其達到一定的境界。筆者在此所謂的“境界”就是欣賞者在作品意境中,不僅得到審美體驗,還應獲得精神共鳴。水彩風景寫生過程中,繪畫者用多種技巧,包括構圖、色彩應用等來展現繪畫者的感情、思想,精神。因此,一個優秀的畫家並不僅僅擁有高超的畫技,還要有廣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精神內涵,能夠汲取各國優秀文化精髓,融合中國本土的繪畫特色,包括“天人合一”“和諧統一”“剛柔並濟”“渾然一體”等傳統精神,創作出有思想的繪畫作品,進而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素養與審美力。
結語
綜上所述,水彩風景寫生有許多的限製因素與繪畫要求需要注意,包括構圖取景、色彩調配、水彩的局限性等。一名優秀的畫家也應該是一位思想家,擅於將自身的知識儲備、文化內涵、思想表達融入到繪畫當中,汲取世界各國文化的精髓,並能夠與本土傳統文化結合,創作出有意境、有思想文化內涵和精神實質,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作品。
參考文獻:
[1]李清.當代語境下水彩風景寫生新觀念[J].藝術探索.2012(8).
[2]黃灩.淺談水彩風景寫生[J].消費導刊.2006(11).
[3]於川雅.水彩風景寫生的藝術感悟和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4).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