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庭堅草書研究(1 / 2)

黃庭堅草書研究

美術學

作者:於海波

【內容摘要】文章主要闡述黃庭堅《諸上座帖》的書法特點及筆法,並對黃庭堅書法藝術進行概述,對《諸上座帖》進行鑒賞以及對黃庭堅的草書特點及筆法進行剖析。對黃庭堅《諸上座帖》的剖析和研究主要從順逆、虛實、連斷、整散、穿插、顛倒、開闔、伸縮八方麵展開,並從《諸上座帖》書法中舉例說明。此帖奇崛瑰瑋,縱情恣性,一派“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之概,深得狂草之精髓,而其縱情處並未失法理,這正是我們所要反觀與特別留意之處。

【關鍵詞】黃庭堅 《諸上座帖》草書

《諸上座帖》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錄寫五代金陵僧文益的語錄,卷後落款寫明是為其友李任道所書,約在黃庭堅55歲之時。卷後有大收藏家明代吳寬、清代梁清標的題跋,曆代《鈐山堂書畫記》《石渠寶笈初編》等對此均有著錄。此帖點畫縱橫飛動、提按頓挫、疾徐相間,雖出入每有側鋒,然行筆過程仍以中鋒為基調。梁清標在跋語中稱此卷為摹懷素書。孫承澤評曰:“屋漏痕、折釵腳,此其是也。”均是對其中鋒用筆的首肯。東坡嚐譏山穀書法猶如“樹梢掛蛇”,雖是戲言,然確實道破了山穀草書的病處。此帖雖可稱神完氣足,然個別點畫或因不得勢、或因勢盡,確有“樹梢掛蛇”之嫌。在臨寫中當以此為戒,並以此反檢自己的線條質量,行筆當以濃墨、澀行,體會筆與紙磨擦時所產生的陰力感。《諸上座帖》是黃庭堅草書作品的代表,本文主要從順逆、虛實、連斷、整散、穿插、顛倒、開闔、伸縮這八個方麵談草書的特點及筆法。

一、《諸上座帖》中的順逆

在黃庭堅書法中,逆筆是其書法創作中的重要手法之一,這裏主要也是對《諸上座帖》中順逆的“逆”加以闡述。“逆筆”在黃庭堅書法裏有三種表現形式:逆起、逆接和頓挫。“逆起”是最基本的書法用筆原則;“逆接”表現在上下字之間的切斷聯係,達到逆接效果;“頓挫”指的是逆勢的反複出現。

二、《諸上座帖》中的虛實

“虛實”的表現手法在黃庭堅字帖書法中主要是通過對字體的處理來達到的,這裏重點要說兩點。一是對書法中一些字體的改變,通過改變字體的大小,使其顯得“搶眼”,形成一種“實”的意境。二是黃庭堅在其字帖書法中將“引帶”變“實”,如帖中的“落始得”三字的連筆,這是山穀《諸上座帖》特有的虛實。

三、《諸上座帖》中的連斷

黃庭堅字帖書法中,連斷手法主要體現在斷筆之處。斷筆可劃分為筆和意完全斷裂以及筆斷而意連。在黃庭堅山穀書法中還有兩種情況,一是單線呼應相連斷,二是雙線錯綜相連斷。

四、《諸上座帖》中的整散

在山穀草書中“整”和“散”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呼應、相輔相成的。二者之間既是以散破整,又是以整救散的關係,“整”“散”一定程度上極其相似。在山穀《諸上座帖》中也常常會出現字體聚集成一組或者單獨字體散置的情形。黃庭堅草書是從懷素草法脫胎而來,“整”“散”兩種創作手法明顯是對懷素的突破。黃庭堅對懷素的筆勢“連綿”也有所突破,表現為連綿字數增多和引帶的成實,也可以說是“整”的體現。單純的“散”在帖中的體現如“佛諸善識知”一行,毫無次序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