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庭堅草書研究(2 / 2)

五、《諸上座帖》中的穿插

在山穀草書中也有很多穿插的情形,如帖中的“也”“審”二字。“也”字筆畫中的兩豎以及“審”字的一豎都從書法中“有意留出”的虛處插入。此外,山穀草書中還有一種穿插表現手法,即“頂真”。

六、《諸上座帖》中的顛倒

山穀草書中“顛倒”也體現在以下兩點。一是字體筆畫偏旁的顛倒,二是字體重心的顛倒。在字體重心顛倒中,又可劃分為兩類,即散字重心顛倒和字組重心顛倒。

七、《諸上座帖》中的開闔

在黃庭堅《諸上座帖》書法中,利用對比產生的開闔效果也比比皆是。例如,單獨字體本身的開闔,以及字體與字體、行與行之間的開闔。單獨字體本身的開闔如帖中的“複”和“別”二字。前者左右分開,後者起筆與接筆遙相呼應。字體與字體、行與行之間的開闔如帖中“眼始得古人道”和“那個是”。其中“人”字和“個”字與同一行中的其他字體形成開闔效果。

八、《諸上座帖》中的伸縮

“伸縮”是與“開闔”遙相呼應的。“伸縮”注重的是書法本身的空間格局變化,而“開闔”注重的是書法空間的內部變化。“伸縮”表現手法是黃庭堅體現字帖書法中“字中有筆”的重要手段之一。

結語

綜上所述,《諸上座帖》點畫縱橫飛動、提按頓挫、疾徐相間,雖出入每有側鋒,然行筆過程仍以中鋒為基調。《諸上座帖》奇崛瑰瑋,縱情恣性,一派“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之概,深得狂草之精髓,而其縱情處並未失法理,這正是我們所要反觀與特別留意之處。對黃庭堅《諸上座帖》進行鑒賞以及從順逆、虛實、連斷、整散、穿插、顛倒、開闔、伸縮這八方麵對其草書特點和筆法的剖析,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研究其書法的內涵和精髓。

參考文獻:

[1]翁方綱《複初齋詩集》《漁洋五七言詩鈔重訂本鐫成賦寄葉花蹊》十二首,清嘉慶刊本.

[2]曾恒德《滋蕙堂法帖題跋》錄蔣衡《黃山穀〈觀音讚〉、燒香偈二帖》,昭代叢書本.

[3]梁廷楠《藤花亭書畫跋》卷三《黃文節〈自書詩冊〉》,自明誠樓叢書本.

[4]張醜《清河書畫舫》點《跋〈範滂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刊本世紀.

[5]馬宗霍.書林藻鑒(卷九)[M].北京:商務印書館印,1934.

[6]吳其貞.《書畫記》卷三《黃山穀草書〈廉藺傳〉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