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統漆藝向實驗漆藝的轉換(2 / 2)

可見新漆藝的工藝是觀念性的工藝,逃脫了規範、權威的技術標準,逃脫了統一化、公式化單一枯燥的技術傳統,將實驗工藝作為新的價值追求,實驗工藝才是技術純正的工藝,純粹的工藝技術是將各種技術準則從規範機械轉移到文化觀念上,從迷戀法則和技術規範轉移到迷戀工藝創作和工藝幻想的未知性。由此新漆藝關注和表現無法規範化和技術化的事物,它逃避技術規範和技術概念的鉗製,充分揭示工藝技術的無意識、想象力、情感的未知能量,以及工藝技術幻想的完美境界。但是,隻有在工藝上有足夠的知識,才能在漆藝的技術上進行實驗和創新,對漆藝的工藝實驗技術的追求,使我們在理解漆藝曆史文獻時有了大徹大悟的改變,認識到漆藝曆史文獻中沒有能夠確切定義和規範的技術,這正是它的價值和魅力所在。

四、曆史文獻和傳統媒介的限製

新漆器仍然對漆藝曆史文獻有很大的依賴,對漆藝曆史習慣媒介語言有很大的依賴,不管如何實驗,不管如何反對規範性技術,總之新漆藝還是要用褐色的漆液,褐色的漆液是漆藝曆史形成的特征,是穩定的特征。傳統漆書中的各種方法列舉,都圍繞這種褐色的漆液,由此造成漆藝永恒和穩定特征的因素。褐色漆液的物質特性,在漆藝的曆史發展中,獲得了不可忽略的文化審美意義,漆器技藝的物質性曆史存在,也產生了特定的工藝美學和工藝文化。

在這個自由、開放的時代中,新漆藝必須是實驗的,但不能損害其根本的曆史和記憶特性,對漆器的曆史和記憶特性的捍衛和保留,是為了讓曆史延續,讓記憶延續,可見褐色的漆液能給我們一種傳統感和歸屬感。

傳統漆藝經典文獻《髹飾錄》,介紹了傳統漆工藝的技法和效果,也等於提供了漆工藝的規範性和同一性,新漆藝必須將其作為曆史基礎和曆史出發點,從曆史工藝著眼開展實驗,因為隻有從基礎著眼和從小處著眼,才能遙看遠處的可能性進行變革。

總之,傳統漆藝的很多不同和矛盾的技法,本身就從內部提供了工藝改革的啟示,深入這些不同和矛盾的技藝,從這些工藝滲透出去,我們看到了變化和自由的工藝契機。所以新的漆藝決非追求淺薄的時尚工藝,它仍然應該有曆史性特征,仍然應該是複雜和含蓄的,是工匠的技術加上工藝幻想的技術,是曆史工藝的奇幻效果,傳統仍是它的支撐,新的漆藝隻是通過豐富的曆史技術資源,反過來對傳統技藝進行批判和延續。

(注:本文為2013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3SKK01)

參考文獻:

[1]王世襄.髹飾錄解說[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2]羅蘭·巴特.顯義與晦義[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3]阿瑟·丹托.藝術的終結[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何豔係四川美院設計學院教師、

陳靜係四川美術學院在讀研究生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