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要我以微笑取得的經驗發表一段談話,我就決定試一個星期看看。因此,第二天早上梳頭的時候,我看著鏡中滿麵愁容的自己,說:‘今天要把臉上的愁容一掃而光。你要微笑起來,現在就開始微笑。’當我坐下來吃早餐的時候,我用‘早安,親愛的’跟妻子打招呼,同時對她微笑。”
“你曾說她可能大吃一驚,你低估了她的反應。她簡直被搞糊塗了,驚詫萬分。我對她說,你以後會習慣我這種態度的。現在已經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來,我們家得到的幸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現在我去上班的時候,就會對大樓的電梯管理員微笑地說‘早安’;我也微笑著和大樓門口的警衛打招呼;當我跟地鐵的出納小姐換零錢的時候,我微笑著;當我站在交易所時,我會對那些從未見我微笑的人微笑。”
“我很快發現,每一個人對我也報以微笑。我以一種愉悅的態度對待那些滿腹牢騷的人。我一麵聽著他們的牢騷,一麵微笑,於是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我發現微笑給我帶來更多的收入,每天都帶來更多的錢。”
請細讀艾勒·哈巴德這段忠告——但記住,細讀對你無濟於事,除非你把它應用起來:
“每當你出門的時候,應該縮起下巴,把頭抬得高高的,讓肺部充滿空氣;沐浴在陽光中,用微笑來招呼朋友們,每次握手都使出力量。不要擔心被誤解,不要浪費一分鍾去想你的敵人。試著在心裏肯定你所喜歡做的是什麼,然後在明確的方向之下,你會徑直去實現目標。心裏想著你所喜歡做的那些有意義的事情,當歲月消逝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無意識地掌握了實現你的希望所需要的機會,正像珊瑚蟲從海水汲取所需的物質一樣。在心中想像著那個你希望成為的誠實的、智慧的、能幹的人,而這種想法,會使你每時每刻都在向那個理想的人轉化……思想是至高無上的。保持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勇敢、坦白和愉快。思想正確就等於創造。一切事物來自希望;而每一個誠摯的祈禱,都會實現。我們心裏想什麼,就會變成什麼。把下巴縮起來,把頭部高高昂起,我們是明天的上帝。”
絕頂聰明的古代中國人,對世界上的事物都看得很透徹,他們有一句格言,我們應該記住並把它寫在帽子上,那就是“和氣生財”。
給顧客帶上高帽子
我和船上的外科大夫,在輪船抵達直布羅陀後,上岸去附近的小百貨店購買當地出產的精美的羊皮手套。店裏有位非常漂亮的小姐,遞給我一副藍手套。我不要藍的。她卻說,像我這種手戴上藍手套才好看呢。這一說,我就動了心,偷偷地看了一下手,也不知怎麼的,看起來果真相當好看。我想將左手的手套戴上試試,臉上有點發燒——一看就知道尺寸太小,戴不上。
“啊,正好!”她說道。
我聽了頓時心花怒放,其實心裏明知道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我用力一拉,可真叫人掃興,竟沒戴上。
“喲;瞧您肯定是戴慣了羊皮手套!”她微笑著說,“不像有些先生戴這種手套時笨手笨腳的。”
我萬萬沒有料到竟有這麼一句恭維的話。我隻知道怎麼去戴好手套。我再一使勁,不料手套從拇指根部一直裂到手掌心去了。我拚命想遮掩裂縫。她卻一味大灌迷湯,我的心也索性橫到底,寧死也要識抬舉。
“喲,您真有經驗(手背上開口了)。這副手套對您正合適——您的手真細巧——萬一繃壞,您可不必付錢(當中橫裏也綻開了)。我一向看得出哪位先生戴得來(照水手的說法,這副手套的後衛都‘溜’走了,指節那兒的羊皮也裂穿了,一副手套隻剩下叫人看了好不傷心的一堆破爛)。”
我頭上給戴了七八頂高帽子,沒臉聲張,不敢把手套扔回這天仙的纖手裏去。我渾身熱辣辣的,又是好氣,又是狼狽,戴上美女的高帽後心裏還是一團高興,恨隻恨那位仁兄居然興致勃勃地看我出洋相。我心裏真有說不出的害臊,嘴上卻說:“這副手套倒真好,正好合適。我喜歡合手的手套。不,不要緊,小姐,不要緊,還有一隻手套,我到街上去戴,店裏頭真熱。”
店裏真熱,我從來沒有到過這麼熱的地方。我付了錢,好不瀟灑地鞠了一躬,走出店堂。我有苦難言地戴著這堆破爛,走過這條街,然後,將那丟人現眼的羊皮手套扔進了垃圾堆。
這個故事出自美國著名大作家馬克·吐溫的《傻子出國記》。作家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詼諧、誇張而又淋漓盡致地描述了推銷中心理力量的精彩一幕。
這位小百貨店的美麗小姐,為了說服顧客買她的羊皮手套,恰到好處地利用人們心理和情感等方麵存在著的人性弱點,拋出一頂頂高帽子,讓顧客陷入自己的洋洋得意中,跨入她設置的陷阱。
而這位愛麵子、好虛榮、重尊嚴的顧客,寧死也要識“她”的抬舉,於是在被灌了一肚子迷魂湯後,在心裏“害臊”和麵上“開開心心”的矛盾下,戴著這堆“丟人現眼”的破爛羊皮手套走人。
這裏,漂亮的店員小姐緊緊抓住顧客人性弱點步步進攻,導致顧客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臣服在她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