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喜小兒亡賴(1 / 1)

就這樣,那個孩子被放入了野雉窩。也許他在這個野雞窩裏餓死,凍死,病死;也許被人撿拾。

天無絕人之路,這個嬰兒被溫筠見到了,撿回了家。

這個嬰兒額頭滾熱熱的,似燃著熊熊烈火的焦炭。溫筠將爛布條沾水,放在嬰兒額頭之上,。恰好溫筠家的母牛生了一隻小牛,就用母牛的乳汁給這個奄奄一息的孩子喂奶。嬰兒饑腸轆轆地吮吸著,好像在喝天下最為甘醇香甜的母乳。

這個孩子存活下來了,沒有餓死,沒有凍死,安然無恙。

溫筠的已故丈夫姓陳,溫筠想到這個嬰兒是靠牛乳存活的。老人給這個嬰兒取名為陳子牛。“子牛”,倒裝一下就是“牛子”,戲謔地說這個嬰兒是牛子,是牛哺育的的孩子。

溫筠住的是低矮的茅屋,茅屋周圍植幾株楊柳、桃李、榆樹。”桃李羅堂前,榆柳蔭後簷”宋代農村人住低矮的茅屋,城市普通百姓住瓦房,貴族官僚則住園林建築。

溫筠家裏以稻米為主食,但田裏生產的稻米產量不多,且被剝削壓榨得厲害,基本上吃不上稻米。基本吃一些山芋等野菜,經常吃番薯。

陳子牛就這樣長到了六歲。

這六年間,作為農村孩子,他基本上沒有認識幾個字。整天就在自家茅屋前的小河裏捉魚。

這條小河稱不上“河”,隻能算山澗小溪。山澗曲曲折折,沿途很多蘆葦。蘆葦中有野雞蛋,子牛最開心的、最引以為豪的事是:總能找到野雞蛋。每當發現野雞蛋,用小手緊緊握著,生怕野雞蛋從手中溜下來磕破,笑嘻嘻地,煞有介事地對溫筠說:“嬤嬤,嬤嬤,你看,好大一個蛋!”

彎彎曲曲的山澗迤邐而行,蜿蜒曲折,不深不淺的小溪中,藏著些許魚兒。青魚、草魚、鱅魚、鯽魚等,不勝枚舉。

在流水之上,桃花飄到山澗中,陳子牛故意把溪水弄得渾濁,以便“渾水摸魚”,偶然捉得一條鱖魚,,便光溜溜,一撲哧的跑回家。鱖魚閃閃的魚鱗,像發光的珠寶黃金,陽光照射之下,,浮光躍金。

陳子牛小小年紀,學會了爬泳,成為了弄潮兒。

還喜歡爬樹掏鳥蛋,整日和小夥伴們玩耍。

溫筠唯一的牛,是一頭溫順、任勞任怨的母牛。子牛唯一能幫家裏忙的是就是放牛。這頭母牛年紀也不小了,子牛不忍心用鞭子抽打她,他們之間形成了感情。

牧童騎著黃牛,碩大無比的牛背上趴著一個羸弱矮小的小兒。小無賴鼓足氣吹口哨,吹口笛,清越的聲音響徹整個山林,連跫也不敢叫了,真是“噤若寒蟬”。口哨聲一停,知了又放肆起來啦,幽靜的山林平添了一份靜謐。

抓蟋蟀也是子牛喜歡的事,抓著一隻臃腫肥大的促織,大聲對他的夥伴們說:“瞧瞧,這是我抓的蟋蟀,你們誰也抓不到那麼大的一隻!”接著他們就去鬥蟋蟀了,子牛的蟋蟀力大無比,他的夥伴們的蟋蟀鬥他的蟋蟀不贏。

“我用我的彈弓和你換這隻蟋蟀!”

“彈弓我也可以做,誰也別想要這隻蟋蟀!我才不換呢!”

“用一條大龍蝦換!”

"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