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項目4 產品定價策劃(2 / 3)

3.季節性折扣

生產或經營企業向提前購買季節性強的商品的顧客給予一定的價格折扣,稱為季節性折扣策略。采用此策略的目的在於鼓勵顧客早期購貨,減少企業的資金負擔和倉儲保管費用,加速資金周轉。

4.交易折扣策略

根據中間商在商品流通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給予不同的折扣,稱為交易折扣策略。如給予批發商的折扣大於零售商的折扣,鼓勵中間商努力銷售本企業的商品。

5.組合折扣策略

企業將彼此密切相關的商品組合配套,對購買成套商品的顧客給予價格折扣,使之比分別購買的價格更低一些,如世界杯足球賽出售的套票、配套的茶具及餐具等。這種策略既有利於消費者一次購齊、節省時間、享受優惠,又有利於企業增加銷售。

6.推廣讓價策略

企業對經營者為本企業經營的商品提供的各種促銷活動(如刊登地方性廣告、布置專門的櫥窗、組織人員促銷等)進行鼓勵,給予津貼或減價作為報酬,這就是推廣讓價策略。這種策略對於擴大商品影響和銷路,有著重要的作用。

7.運費讓價策略

對較遠的顧客,通過減價來彌補其部分或全部運費的策略即為運費讓價策略。此種策略可吸引遠方顧客經銷本企業的商品,擴大市場範圍,開辟新的銷路。

(四)差價策略

差價策略,即企業根據不同情況,對同一商品采取不同定價的策略。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1.地區差價策略

同一商品在不同地區銷售,所定價格不同的策略稱為地區差價策略。地區差價具體有兩種情況:一是根據商品銷售地區距離遠近、支付運費的大小相應加價,使銷售地價格大於產地價格;二是從開拓外地市場著眼,使銷售地價格低於產地價格,讓商品在銷售地廣泛滲透,站穩市場。

2.分級差價策略

企業對同一類商品進行挑選整理,分成若幹級別,各級之間保持一定價格差額的策略稱為分級差價策略。此種策略便於顧客選購,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3.用途差價策略

同一商品供不同用途時采用不同價格的策略稱為用途差價策略。如把食鹽銷售給生產企業,作為生產原料,在價格上優惠;當農民用電風扇來吹幹穀物時,則可降價向農民出售電風扇等。此種策略可鼓勵消費者增加商品用途開拓新的市場。

4.品牌差價策略

同品種的商品由於品牌不同,定價有別的策略稱為品牌差價策略。如某一品牌的商品已成為名牌,在消費者心目中已樹立了信任感,其銷售價格就可定得略高於一般品牌的商品,借以鼓勵企業創名牌。

(五)心理定價策略

心理定價策略,即根據顧客的不同心理,采取不同定價技巧的策略。常見的有以下五種:

1.尾數定價策略

尾數定價策略又稱非整數定價策略,即企業給商品定一個接近整數,以零頭尾數結尾的價格。如某商品的價格為0.97元,接近1元,就是利用顧客的求廉心理和要求定價準確的心理進行定價的。保留了尾數,一方麵可給顧客以不到整數的心理信息;另一方麵使顧客從心裏感到定價認真、準確、合理,從而對價格產生一種信任感。

2.方便定價策略

方便定價策略也稱整數定價策略是指企業給商品定價時取一個整數。這是利用人們一分錢一分貨的心理和快捷方便的心理定價的。它特別適用於高檔消費品、優質品和交易次數頻繁的商品,如袋裝食品、快餐店的飯菜等。

3.如意定價策略

如意定價策略,是指按照顧客希望吉祥如意這一心理和要求來確定價格。中國港澳地區有相當數量的消費者對尾數為“8”的價格比較感興趣,認為“8”有如意吉祥之意或“8”的諧音與“發”字相同,故將價格尾數定為“8”。我國有不少地區的居民喜歡價格數字為偶數,這也是想從價格數字上獲得美好的聯想。

4.聲望定價策略

聲望定價策略是依照人們的虛榮心理來確定商品價格的一種策略。同樣的商品在有名的商店經銷,價格略高,顧客仍樂意購買。名牌或高級消費品價格定得高一些,一些顧客為顯示其富有也樂意購買。為地位顯貴的消費者提供商品,價格也可定得高一點,這樣就能夠滿足聲望心理價值的需求。

5.招徠定價策略

一般顧客都有以低於一般市價的價格買到同質商品的心理要求。企業抓住顧客這一心理,可特意將商品價格定得略低於同行生產者和經營者,以招徠顧客,這種策略稱為招徠策略。如在節假日實行“大減價”銷售。又如,在香港經常見到大大小小的店堂貼滿了花花綠綠的大減價字條“平,平,平,平得你笑,平得你跳”等。這種以廉價招徠顧客的策略,往往會吸引不少顧客在購買這種商品時,同時購買其他商品,從而達到擴大連帶商品銷售的目的。

工作任務2選擇定價方法

企業定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成本導向定價法

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以企業產品成本作為基礎的定價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量出而入,將本求利,計算簡單。其主要方法有四種:

1.完全成本定價法

完全成本定價法也就是成本加成定價法,即首先確定單位變動成本再加上平均分攤的固定成本組成單位完全成本,在此基礎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作為單位產品價格。在計算時,應先統計出總的產銷量。然後在每個單位產品成本的基礎上加上應納稅金和預期利潤率。售價與成本的差額占成本的比例即為加成,其基本公式如下:

PC1+t1+r(4.1)

P(4.2)

式中P――單位產品價格;

C――單位產品成本;

t――稅率;

r――加成率。

(4.1)是順加法;(4.2)是倒扣法。商業企業往往采用倒扣法。

這種方法計算簡單,簡便易行,成本資料直接可得。“將本求利”的把握較大,對買賣雙方相對公平。它適用的範圍比較廣泛,製造商、中間商以及建築業、科研部門和農業部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特別是銷售量與單位成本相對穩定,供求雙方競爭不甚激烈的商品更為適用。

采用這種定價方法的關鍵是加成率。企業要根據單位成本、市場和產品特點等合理確定加成率。這種方法的主要缺點是沒有考慮到不同價格商品需求量的變動情況,不能確切測定商品的銷售量。同時,對市場競爭的適應能力較差,定價方法也不靈活。

2.目標利潤定價法

目標利潤定價法也稱投資收益定價法,即根據企業的總成本和計劃的總銷售量,加上按投資收益率確定的目標利潤額作為定價基礎的一種方法。其基本公式如下:

P(4.3)

式中P――單位產品價格;

Q――預計銷售量;

r――目標利潤率;

C――總成本。

投資收益率多少,由企業或投資者裁定,一般應不低於銀行利率。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有利於加強企業管理的計劃性,可較好地實現投資回收計劃。但這種方法要求較高,企業必須有較強的計劃能力,必須測算好銷售價格與期望銷售量之間的關係,避免出現確定了價格而銷售量達不到預期目標的被動情況。

例4-1某服裝公司生產10000套襯衫,固定成本30000元,單位變動成本45元,確定成本利潤率為24%,綜合稅率為5%,計算其單位成本價格。

解 單位產品價格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價格

根據公式,單位產品價格

61.92(元)

單位產品價格×1+24%+5%61.92(元)

說明:本例中把稅金從成本中單列出來,也可以把稅金包括在完全成本中。

3.盈虧臨界點定價法

該定價法也稱損益平衡定價法,即企業按照生產某種產品總成本和銷售收入維持平衡的原則來製定產品的保本價格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采用比較合適,因為保本經營總比停業的損失要小,而且企業有較靈活的回旋餘地。其基本公式如下:

P(4.4)

式中P――單位產品保本價格;

Cv――總的變動成本;

F――固定成本;

Q――預計銷售量。

應該指出:這種方法較多地適用於工業企業定價,商貿企業一般無須采用這種定價方法。

例4-2某企業全年生產某種產品能力為150萬件,企業投入固定成本750萬元,單位變動成本7.5元,若盈虧平衡規模為60萬件,請計算盈虧平衡點時的產品價格。

解 單位產品價格+單位變動成本

單位產品價格

根據公式,單位產品價格+7.58.75(元)

單位產品價格8.75(元)

說明:產品真正出售時要考慮預期利潤。

4.邊際貢獻定價法

該定價法也稱高於變動成本定價法。所謂邊際貢獻,即預計的銷售收入減去變動成本後的收益,也就是企業隻計算變動成本,不計算固定成本,而以預期的邊際貢獻來適當補償固定成本的定價方法。如果這個邊際貢獻不能完全補償固定成本,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虧損,其基本計算公式為

P

其中

MR-C(4.5)

式中P――單位產品價格;

Cv――總的變動成本;

Q――預計銷售量;

M是邊際貢獻;

R――預計銷售收入。

當邊際貢獻等於固定成本時,即可實現保本;當邊際貢獻大於固定成本時,即可贏利了。

這種定價方法較靈活,適用於市場商品供過於求,賣方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在市場售價過高而滯銷或喪失市場的情況下,不如暫不計算固定成本,盡力維持生產,在改善經營的基礎上,爭取邊際貢獻接近固定成本,這樣對企業和社會的貢獻會更大些。

二、需求導向定價法

需求導向定價法是以市場需求強度為定價基礎,根據消費者對產品價值的認識和需求的程度來決定價格,而不是根據成本來製定價格。成本導向定價法的邏輯關係為

成本+稅金+利潤價格

而需求導向定價法的邏輯關係為

價格-稅金-利潤成本

需求導向定價法在具體運用中,有以下幾種具體方法:

1.理解價值定價法

理解價值定價法是根據消費者理解的產品價格(能夠接受的價格)――買主的價值觀念,而不是根據賣主的成本來定價。理解價值定價法的關鍵是企業對消費者理解的價格有正確的估計,故企業必須進行市場調查和研究,找到準確的市場理解價值,以此為根據來製定價格,進而估計在各種價格水平下的商品銷售量、進貨量、投資額和單位成本。企業經營者應綜合這些數據,計算在這種價格水平下能否贏利,獲利多少,最後決定是否生產和經營。

這種定價方法要充分考慮消費者的心理和需求彈性。例如,需求彈性大的商品價格可定得低些,需求彈性小的商品價格必要時可定得高些。又如,威望高的企業或名牌商品,消費者會另眼看待,售價則可定得高些;反之,價格則應定得低一些。這樣,其定價才能為消費者所接受。

2.區分需求定價法

區分需求定價法是根據銷售對象、銷售地點、銷售時間等條件變化所產生的需求差異,而不是根據成本的差異作為定價的基本依據,針對每種差異決定在基礎價格上是加價還是減價的一種方法。例如,同一商品對不同顧客價格不同;不同式樣的商品並不根據成本差異而按需求規定不同售價;不同銷售地點的價格不同;不同銷售時間的價格不同等。企業使用這種定價方法時,要充分考慮顧客要求、顧客心理、商品品質、地區差別、時間差別等,靈活運用價格差異,以達到促進商品銷售的目的。

3.拍賣定價法

拍賣定價法一般用於文物、古董、舊貨等物品,因為這些物品的成本與價值都難以確定。現在拍賣定價法的運用有越來越廣的趨勢,如土地等。商品在拍賣時,顧客根據自己對拍賣物品的愛好和需求程度報出自己願付的價格,大家互相競爭,價格可能越抬越高,到最後無人願意再提高價格時,該物品即按已報出的最高價格賣出。拍賣法適用於成本與價值難以確定,需求程度強烈的物品。這種方法比較公平,能夠避免物品銷售中的不正之風。

4.競爭者導向定價法

競爭者導向定價法是主要根據競爭者的售價作為定價依據的一種定價方法。這種定價法一般采用流行水準定價法,即以本行業平均水準為本企業的定價標準。在競爭激烈的同一商品市場上,采用流行水準定價法風險較小,因為在這種市場上,需求曲線上有一個適中點,如果某一企業提價超過這一個點,需求就會減少,而其他企業不一定跟著提價;低於這一點,一家企業跌價,其他企業跟著跌價,而需求也不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