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看來,朱由校這兩年的時間,幾乎就將明朝的歲入翻了一番,可是朱由校卻是個用錢的高手,幾乎接連不斷的戰爭將庫房中的那些銀兩花了個精光,泰昌元年虧損了三百萬兩,天啟元年因為收入多,倒是盈餘了五百萬兩,可是天啟二年可就不得了,這立馬就要過年了,度支部對今年財政的預測是虧損六百萬兩!這個是不得了的數字,六百萬兩,當初明朝和倭國打了三年的朝鮮戰爭,這個數字也不過六百多萬兩的支出,現在這才半年多的時間,不說總計一千多萬兩白銀的支出,光光虧空便是六百萬兩,這武器越先進就越耗錢,也許在明朝這個生產力總體水平還不發達的地方裝備這麼一隻龐大的火器部隊有些不適宜,這簡直就是燒錢啊!
孫承宗和徐光啟的發言不一致,使得朝中的其他官員犯了難,想依照朱由校的表情行事,可是朱由校今天又讓人看不出深淺,一時間二十多個人或者交頭接耳,或者閉眼沉思,朱由校卻是不動聲色,在這個時代,外部的威脅對明朝來說已經不是主要的矛盾了,隻要明朝是一個團結穩定的情形,其他國家害怕都來不及,如何還敢來招惹!所謂攮外必須安內就是這個意思,可是如今要把朝廷整理的順順暢暢卻不是這般容易,要想讓大臣們提出一些好建議更是困難……
朱由校見到眾臣這般猶豫不決,知道這種庭議也是白費力氣,真的還不如自己拿了主意算了,於是說道:“這倭國對我大明來說,算不得什麼要緊的地方,朕要得不是這倭國的土地,再說現在就算要占領倭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如孫承宗的意思,給朕博些好名聲吧!”
朱由校的話讓孫承宗神色一振,於是立刻回道:“皇上,那微臣就按照預定的方案行事了!”
朱由校心想簽就簽,雖然那和約現在看來沒什麼意思,倭國認大明為父母之國,年年朝賀,歲歲進貢!另外賠償三千萬兩白銀,分五十年還清!租借平戶、下關還有江戶附近的大阪為明軍的基地,這已經是非常苛刻的條件了,要不是幕府快要倒台,那裏會答應這樣的條件,再說除去這些條件,還有一些不需花錢的條約,比如倭國不許建造大船,倭國的沿海二十年內的海防由明朝負責!這些可把倭國放在了明朝的顯微鏡之下,如果這個條件之下,倭國一輩子也不要想重新崛起的事情了!雖然徐光啟還想在倭國打打殺殺,用鮮血再去博取一些利於自己的條件,朱由校也有些心動,但是這仗如果要接著打,那就是要把倭國全部攻占下來了,要不半吊子的事情,更讓人難過!
“簽吧,簽吧!這些事情讓外務部和理藩部的去,另外簽約之後可以放棄一些賠償,比如賠款問題,放鬆一些,我們是要削弱對方,不是要把他的油水榨幹,如今倭國不要說付清賠款,就是自己也是糧餉不齊,如果我等逼的太急,還不是雞飛蛋打,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隻要這次大戰的回報能夠大於投入,那朕就十分滿意了!”
朱由校這般說是最符合朝中大臣的心願的,要說明朝雖然近年來國勢下降,周圍的一些蕃邦都開始放鬆和大明的聯係了,這次征倭戰爭雖然名不正言不順,但是好歹給一些蠢蠢欲動的鄰國提了提醒,如今的明朝可不是以前軟弱可欺的明朝,要是把明朝的皇帝朱由校給惹急了,不把你打的落花流水,國破家亡那裏會收手!而朱由校的這句話更是將大明對外關係的精髓道了出來,仁義,這就是大明和周圍國家交往的基礎!
“微臣明白了,這倭國物產有限,我等自然做不到殺雞取卵的事情,再說這和談並不是我大明對倭國戰爭的結束,我大明以後或許不需一兵一卒便可以將倭國取下!”孫承宗說的意思是明朝支持的鬆浦信隆幕府,雖然朱由校知道這鬆浦信隆也不是什麼好貨色,這廝不過是想借著朱由校的幫助把倭國的征服,然後自己過過大將軍的癮而已,不過朱由校也是利用,這鬆浦信隆雖然已經自己封為幕府將軍,但是這都城設在平戶,而平戶駐紮了明軍的四萬水師和陸戰部隊,還有規模龐大的水師,這鬆浦信隆再怎麼蹦達也跳不出朱由校的手掌心!而朱由校有了鬆浦信隆便可以很好的管理倭國的事務了,而且自己也不會搭上攻城掠地的惡名……
朱由校這時笑了笑,然後說道:“這事暫且就這麼辦著吧,那徐光啟你給朕講述一下我大明征倭部隊撤離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