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海軍部和陸軍部的尚書看似威風的很,但是在明朝的這個時期,兵部尚書卻是比較空閑的職位,如今朝廷的軍務主要由陸軍部、海軍部還有五軍都督府管理,而這些部門又被內閣和秘書處製約著,這尚書根本就沒什麼特權,唯一的好處就是能夠憑借著這尚書的頭銜擠進內閣而已,可是現在內閣總理大臣的席位似乎不怎麼缺少,最少在幾年之內是不會擴增人數了,除非內閣的這幫老頭子有人掛掉,而且就算掛掉一個,如今光是正二品的尚書就有十幾個,還有一大堆候補的其他官員,如何能夠成為百裏挑一的好漢,那還難說的很,但是這就是後話了!
朱由校的最好打算便是把孫元化調到海軍部去,讓袁崇煥接替孫承宗的平遼水師經略的位子,但是朱由校看了看徐光啟的臉色,平日總是有些激動的臉上此時倒是反常的平靜,那平靜的臉色下麵肯定暗藏著激烈的思想鬥爭!
“這海軍部的代理尚書袁應泰做的不錯,朕無故替換似乎有些不合常例啊!”朱由校這時掃視了一眼海軍部代理尚書袁應泰,這人據說是個治水高手,搞內政十分了得,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竟然混跡到海軍部尚書的位子上來了,算是才不盡所用啊!雖然這袁應泰為人比較平和,進取不足,守成有餘,但是還算是個不錯的人物,而且和孫承宗和徐光啟等人界線分的很清,是朝中的第三種人,屬於是朱由校重點扶持的官員!
海軍部尚書和平遼水師經略還有南洋水師經略比來,官職要高,但是實權便要減少很多了,如今孫承宗便是希望這孫元化調到海軍部來掛個空職,可是朱由校這般一說,倒是讓孫承宗有些不好處理了!
“皇上,這回不是要把兩京之一的南京僅存的禮、刑、工三個舊製衙門、還有其他寺局全部撤消,然後把南京改為朝廷直屬布政史司麼!這布政左使自然需要個級別高些的人物,微臣覺得袁應泰大人就很適合的!”孫承宗這回為了給袁崇煥騰出平遼水師經略的位子,倒是花費了不少心血,這南京布政左使雖然隻是從二品,比之海軍部尚書的正二品是要差了些,但是能夠號令大明經濟實力第二強大的南京,那就不是一般的布政使了,也許袁應泰很快便可以躋身到大明的權利核心了!
朱由校有些突然,孫承宗的提議十分不錯,京師的發展已經十分突出了,但是背景地理位置離大明的人口和經濟密集地區江南要遠了些,發展南京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而朱由校也一直在對南京的官員配置進行調動,這袁應泰倒是個不錯的人選!
“徐愛卿以為如何呢?”朱由校將問題拋給了徐光啟,令徐光啟有些為難,看來今日吃虧是吃定了,政治平衡可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自己能夠因為這些從孫承宗那裏揀些便宜,但是有時候自己就是那般被人宰割!再說就算自己答應了皇上,皇上然後把孫元化調到了海軍部,憑借自己在軍中和朝廷的關係,這海軍部尚書也絕對不會像袁應泰在位時這般空閑,搞不好到時還是自己的一個好幫手呢!更何況這孫元化兩年前才是什麼人物,如今能夠火箭般的升到海軍部尚書,已經是天大的好事了!
“皇上,微臣以為袁應泰大人能夠很好的擔任這南京布政使的職務!”
朱由校這時覺得時機差不多,便是快言道:“既然如此,那就將袁應泰的海軍部尚書的職務撤消,然後委任為南京布政左使,待新任海軍部尚書到位之後便赴南京上任!各位大臣可以不同的意見麼!”
大家見到孫承宗和徐光啟答應,加上朱由校拍板,自然不敢說什麼反對意見,這件事情也就這般拍板了,這時朱由校又是接著說道:“既然這海軍部尚書的位子空出來了,現在就是在袁崇煥、孫元化和風落雲三人中遞補一個了,這三人中風落雲為南洋水師經略,暫且不做考慮,而袁崇煥和孫元化中一人要接任孫承宗的平遼水師經略,一人遞補海軍部尚書!朕的意思便是孫元化遞補海軍部尚書,袁崇煥接任平遼水師經略!各位可以反對意見麼?”
朱由校這回又是自己拍板,二十幾個大臣沒有一個敢出來反駁朱由校的,再說這官職的任免也是合情合理,又不曾有什麼超越常規的做法,而朱由校這回一舉免了孫承宗的軍權,同時還把徐光啟在大明水師中的勢力趕了出來,自然是非常好的結局。
孫承宗和徐光啟雖然不是十分滿意,但是這也都是一些不傷及根本的事情,再說朱由校雖然最近不怎麼給自己扣朋黨的帽子了,但是自己還是要避嫌一下,免得自己功高鎮主,招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