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藝術類大學生誌願者服務社會實踐機製與創新(1 / 2)

藝術類大學生誌願者服務社會實踐機製與創新

文化壇論

作者:黃春發

摘要:在現代化大學中,藝術類學生作為誌願者服務社會的活動亦是如火如荼,但是在青年誌願者服務大軍中藝術類學生卻並沒有凸現出來。究其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服務形式陳舊,專業特長不突出,服務特色未體現,服務品牌缺失等原因。如何讓藝術類青年誌願者在社會服務中褪去浮躁,少些應景、多些常態,我們需要更多的實踐行動,需要更合理的實踐機製,需要更具體的創新模式。

關鍵詞:藝術;誌願者;服務社會;創新模式

一、完善藝術類大學生誌願者培訓及管理機製

在藝術類大學生誌願者服務社會實踐中,必須加強誌願服務意識與技能的培訓與誌願者管理工作。做好誌願者的培訓與管理,是提高誌願者素質和誌願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可根據誌願服務項目的要求,依托行業協會、專門學會和高校宣傳教育陣地,對誌願者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重視誌願者骨幹,核心隊伍的培養,使他們成為誌願服務的中堅力量,形成網絡化、係統化、榜樣化、主導化管理體係。要跟蹤掌握誌願者接受培訓、參加服務的情況,合理安排服務時間和服務任務,實現誌願者、服務對象和活動項目的有效銜接。

二、加強藝術類大學生誌願者服務社會保障機製

由於誌願服務在我國發展的時間不長,目前尚存在一些問題,如專業化水平不高、社會定位和服務內容不夠明確、誌願者個人權益保護不充分等。這不僅容易挫傷誌願者的服務熱情,而且不利於誌願服務事業的長遠發展。在誌願者服務過程中,必須提供更完善的政策和法規保障,以維護誌願者應有的權益。在製定和實行各項經濟、社會政策時,充分體現誌願服務的要求,提倡和鼓勵誌願服務的行為,維護誌願者的正當權益,防止因具體政策不當挫傷大家參加誌願服務活動的積極性。把誌願服務的要求滲透到社會管理之中,體現在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職業規範之中,使誌願服務逐步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和生活方式。推動誌願服務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需要綜合運用經濟、法律等手段,積極構建誌願服務保障機製。

三、建設藝術類大學生誌願者心理調適機製

由於許多誌願服務活動的服務時間長,範圍廣,要求高,社會的期望與關注也高,麵對諸多壓力藝術類大學生更容易產生壓力與焦慮問題。需要建立更符合藝術類大學生誌願者的心理調適機製,更有針對性,能投入更多的關心與關注。在遇到誌願者心理危機時,可以更快捷的啟動心理防禦調適機製。強化誌願者自我調節能力,掌握心理危機自我應付的基本方法。在誌願服務社會過程中還需要有專業人士為誌願者提供心理谘詢、心理測量、心理訓練、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務。

四、健全藝術類大學生誌願服務活動激勵機製

激勵機製的核心是激發主體的內在需求。藝術類大學生誌願者服務激勵機製應該以誘發大學生遵循服務社會、關愛他人、和諧共生的價值道德為主。首先,應該加強正麵引導,激發大學生誌願者的精神需求;其次,應該加強校社聯動,建立大學生誌願者服務的反饋機製;再者,應該加強規範管理,落實大學生誌願者服務的實施條例;另外,應該加強實踐研究,建立大學生誌願者服務的長效機製;最後,我們還需要完善誌願者的服務檔案管理,可以利用網絡或者國家機器來保證對誌願者行為進行係統化全球化的記錄,加入考評體係,適當給與現實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