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質疑(2 / 2)

很多農民已經不信任這些政策的宏觀引導了,與其做著別人高興,自己無利的事,不如隨著性子想種些什麼,就種些什麼,即使賣不了幾個錢,最後自己還能吃一吃,不至於人財兩空的。

天寧縣委、縣政府讓老百姓提意見,結果意見空前的多。農民說要搞基礎設施建設,他們都歡迎,要建好學校、醫院他們也歡迎,但如果想搞農業產業,他們舉雙手雙腳反對,除非政府願意為這些產業最後敗落買單,拿出錢放在老百姓手裏當抵押,他們才願意實施。

鍾永沒有想到事情還沒有開頭,結果就阻力重重,他把郭筱瑤、鄭和平、羅天豹召集過來,研究一番。

“鍾書記,這個事有反對聲音太正常了,隻能說明咱們過去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很多政策在製定上是不切實際,引起了老百姓的反感。”鄭和平已經預料到事情會朝這個方向發展。

“鍾書記、郭縣長、鄭書記,其實推進這個事也好辦,這是現實不可否認,但自古以來,要係統推進一件事,最好的辦法還是樹立樣板,這是久攻不破的真理,與其逼著他們做,不如讓他們跟著來做,到時候整體推進的壓力還要小一點。”羅天豹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是啊,我也是這麼考慮的,但從哪裏入手啊?這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現在基本上沒有人願意去做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了。”鍾永自然明白以點及麵的道理,這是中國慣有的一種施政方式,樹立榜樣標杆,讓其他的主動跟著來做,但他也提出了現在最大的現實問題。

“我想,是不是從壩底鄉和池口鎮來做試點?”鄭和平走遍了天寧的所有鄉鎮,他自然清楚哪個地方的幹部最能支持工作,也最具備試點的條件。

“和平副書記的意見,我看行,壩底鄉是典型的山區鄉鎮,天豹同誌又很熟悉那裏,開展起來應該不成問題;池口鎮在天寧算得上是地理條件比較優越的鄉鎮了,離縣城很近,發展近郊農業有很好的基礎。我同意和平副書記的意見。”郭筱瑤對於鄭和平的想法,表示了認同。

“好,你們的意見我都讚同,我看其他幾個配套方案是不是統一推進?”鍾永問的還是軟硬件設施配套的事。

“必須跟上!否則就是半拉子工程了!”鄭和平趕忙回答到。

“我也覺得要同時推進,要不然硬件起來了,軟件跟不上,群眾還是會有意見的。”郭筱瑤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好!那就從壩底和池口開幹!”鍾永為這次討論做出了最後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