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世界上最偉大的發現(1)(1 / 3)

“想得到,就能做得到。思想達不到的地方,你將永遠無法跨越;年輕人,如果你對自己還有一絲恐懼、一絲不信任,那麼你潛在的能力也隻能到此為止。失敗大多從一開始便源於內因,若是早些了解到這一點,縱然你麵臨重重險阻、無數困境,隻要你心存信念,深信自己能夠做得到,成功便一定屬於你。”

——埃德格·A.蓋斯特

在洶湧的曆史潮流中,你覺得什麼發現最偉大,又意義深遠呢?是傳聞中一千萬年前便已經存在、發掘於蒙古草原上的恐龍蛋?還是在埃及法老圖坦卡蒙陵墓中發現的那些記錄過往文明的遺物?

不,這些都不是。人類真正偉大和意義非凡的發現是:人人都可以借助自己的思想,隨心所欲地召喚“生命規律”。這就像阿拉伯神話中阿拉丁可以隨時召喚的神燈,隻要能與之形成一種默契,相互理解、彼此配合,最後就能如願以償地得到自己希望得到的健康、幸福、富貴或是成功。

那麼,“生命規律”的真諦是什麼呢?人類該如何認知、理解並探索這個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幾億甚至幾十億年,甚至還要永遠存在下去的生命規律呢?

生命的能量,代代傳遞

人類曆史的發軔可以追溯到50萬年前,專家稱那時的南方猿人已經具有了西方血統。人類不是地球曆史上的第一代生命,那些最低級的動植物才是,是它們把某種能造福人類的能量帶到了地球。這些動植物,也包括人,經曆了幾億年的進化,最終才演變成如今的高級文明。

其實,我們所生存的地球,在最初隻是一個滿是混沌、霧氣氤氳的大火球,這個大火球逐漸孕育了整個自然界的生命——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人。其中,那些看似最卑微、最微不足道的漂浮在水麵上的藻類,便是最原始的生命,它們代表著生命的起源和黎明,直到被新的物種代替,一直都在為後來的世界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氧氣。最低等的動物生命體是單細胞的草履蟲,它是無脊椎動物,是一種像水母一樣的東西,幾乎和周圍的海水融為一體。繼草履蟲之後,又出現了成千萬、上億種的生命形式,它們大相徑庭又千奇百怪,卻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生存環境。它們要適應幹旱水澇、酷暑嚴寒,又要對抗洪水的襲擊、火山的爆發以及地震的突現。

但是,每一次威脅都代表著一個契機,會產生新的生物品種:恐龍等一些爬行動物出現了又滅絕,永遠告別了曆史舞台;蛹破繭而成蝶,到如今仍然繼續著它絢爛紛呈的精彩。各種各樣的生命都在不斷地向前進化再進化。一次次的遷徙,一次次的變異,一次次的大海和陸地的變遷,使生命的生理特點也在悄然改變。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不管怎樣,都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完整的生命曆程,顯示出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這種能力與生俱來,無法扼殺。無論火災多麼猖狂,洪水多麼肆虐,瘟疫又如何橫行,它們依然頑強地呼吸著。困難隻不過是練兵的輔助品,隻是為了證明它們活著的勇氣和實力。也正是這些厄運,喚醒了它們身上的潛能和力量,滄海桑田,唯一不變的正是它們身上的那種“生命意念”,並一直傳承至今。這種“生命意念”像是受到了無限資源、無限能力和無限生命力的支持,從此,它們所向披靡,再也沒有什麼艱難險阻可以讓它們停下腳步,也沒有任何力量能與它們相抗衡,這種“生命意念”為所有的生命帶來了希望,滿足了它們的需要。

認識“生命規律”——潛藏在你內心的巨人

生命永遠都是運動的,靜止的生命無法搭上曆史滾滾的車輪,史前曆史上消失的物種便是最殘酷的例子——100多英尺長的龐然大物飛龍、有著蓋世之力的暴龍,雖然它們曾經是世界的主宰,但因為裹足不前,違反了運動的曆史規律,而隻能被周圍的環境所隔離、拋棄,被新生的物種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