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隻要相信自己所做的事,隻要相信成功是屬於自己的,成功就肯定會如約而來。自己要對自己負責,自己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上帝分給每個人的機會和資源都是一樣的,隻是這些機會和資源不盡相同,上帝不會把人天然地分成三六九等。之所以,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隻緣於有些人充分利用了上帝賜予的力量和能力。不過,在開始之前,首先要確定你自己所做之事是正當之事,不會傷害到別人,也不會損人利己。總而言之,每一個成功的人實際上也是普通人,他們的脫穎而出,不是因為超能力,而是因為他們對自身能力的充分開發與善加利用。正如托馬斯·愛迪生在談到亨利·福特所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時所說:“他異於常人之處正在於他更善於利用他的潛意識。”
商業成功法則
在工作中的表現是你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即使是那些富可敵國的成功企業家在最初也是作為打工者受雇於人的,沒有人天生就是老板,也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就當上老板。從現在起,要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努力、勤奮和思考。隻有這樣,你才會比別人更有資格在競爭之路上勝出。
諾瓦爾·霍金斯是福特汽車公司的銷售經理,在做了多年之後,他頗有感觸地說:“目前,福特公司最緊缺而且最需要的就是人才。”這個觀點也得到了所有決策者的讚同。其實隻要稍加觀察和研究就可以發現,所有的企業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礎之上。企業員工素質的好壞是一個公司運營好壞的前提條件。一個企業在招聘員工時,第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親朋好友,而是誰最最適合這個職位,他們隨時隨地留心並且不會錯過可造之材,最看重的還是他們所強調的創新精神。
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擁有了大量人才並不意味著企業就能馬上走出低穀、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態並提高業績。還需要整個公司有一個文化理念和核心目標,將公司上下都凝聚在一起,出謀劃策、榮辱與共。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在顧全大局的同時也要做好分內的事兒,在對整個形勢作出詳細周密的調查和評價後,擬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同時,還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利用自己的潛力。
在《關於商業的思考》中有這麼一段話:
人們評價一個職位,往往看重的隻是其地位高低、年薪幾何,能掌控多大的權力,享有多少特權等等這些世俗的東西,而很少考慮到其價值,以及對整個公司能作出的貢獻。事實上,任何一個職位,重要的都不是其外在的東西。
職位隻是為實現其價值而存在的。如果一個人處在某個職位上,每年為公司創造的價值是十萬美金,另外一個人卻可以在同樣的職位上創造一百萬美金。顯然,老板一定更傾向於用創收一百萬美金的人擔任此職位。兩個人之間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別?這是因為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不同。一個對工作毫無概念,完全不曉得居其位該謀什麼職,另外一個卻對自己所要做的項目了然於胸,對業務時時精進,並在積極思考中不斷創新。其實,人和人之間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差別就在於對工作的付出有所不同。
成功者的秘訣還在於,他是否能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看似再龐大無法解決的任務,也能被分解成一個個的環節。如果每個環節都能讓其不出差錯,最終就會拚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成大事的第一法則
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皆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素質,那就是沉著冷靜,富有耐心,在危機麵前不急不躁,從容不迫。盡管他內心也有充滿激情的渴望,也希望早日達成目標,但是,他不會被這種熱切的期待亂了自己的陣腳,依然能保持高度的理智和警覺,因為他清醒地知道欲速則不達。許多行事者之所以功虧一簣,正是因為心浮氣躁,不肯靜下心來為成功作好準備、掃除障礙。
大凡成功的人,心中早已經作好準備,就像是上了膛的子彈,時刻都在等待合適的時機付諸行動。那些匆忙草率行事的人,隻能徒增不必要的麻煩和彎路,甚至使自己的計劃全盤崩潰。而成大事者卻會像獵鷹一樣警覺敏銳,一旦時機來臨,就會毫不猶豫地出擊。
位高權重的人總是會虛懷若穀,傾心聽取下屬的意見,無論這些提議是否有價值,是否有各種各樣的偏差。他們總是不斷渴求知識,謙遜為人,而絕不會自高自大,也不會自視清高、目空一切、對別人的建議不屑一顧。在一位德國將軍身上曾發生過這樣一個血淋淋的例子:他的士兵誠心誠意地送給他一本書,書中詳細地講解了拿破侖的用兵謀略。但是這位將軍卻看都不看一眼,便將書扔在一邊,大聲咆哮道:“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過去的戰事,我還有無數場戰役要打呢。”後來,這位將軍在接下來的一場戰役中大敗而歸,身敗名裂。如果他肯沉下心來去分析拿破侖的戰術,並加以利用,或許便能扭轉敗局——他忽視了書中的智慧。卡萊說過:“書是無價之寶,字裏行間皆是人類的思想精華。”書中的智慧是前人曆經艱辛、受盡磨難、付出巨額代價才換來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珍惜,並從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