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蟬走了。
張蟬帶著曹昂,徐盛,典滿走了,回到了平蟬閣。
張蟬拿走了太平要術。
張蟬說,兩年半的時間,她要教授曹昂真本領,她的兒子要繼承太平道的傳承。同樣,張蟬要教授徐盛,典滿一些傍身技能,讓二人輔佐曹昂。
太平要術,陳平很不想給,陳平還沒有搞懂太平要術。
但是,陳平還是給了。
因為無論是陳平還是張蟬,都思念兒子心切。漸漸得,二人都將曹昂視為了親生骨肉。
既然是兒子,即使是幹兒子,也要全力教育好。
陳平和張蟬都希望,希望曹昂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張蟬將思念埋藏在心底,用教授曹昂的方法,暫時遺忘陳不平。
陳平瘋狂工作,寵愛袁怡,和文姬調情。陳平用這種方式,遺忘他的兒子陳不平。
張蟬離去,袁怡開始管理內府,內府的和諧畫麵再次來臨。
張蟬回到平蟬閣第三天,徐州青樓也正式開業了。
陳平看著巾幗英雄四個字,看著進進出出的士族子弟,他知道,青樓已經成為了一棵搖錢樹。這棵搖錢樹正在發揮著關鍵作用,慢慢的消耗掉士族手中的漢五銖。
慢,陳平最受不了的就是慢。為了快,陳平進行了物資消費,賣地。
陳平賣給士族土地。
陳平不敢多賣,隻賣了兩塊地。原因是,陳平害怕賣地上癮,害怕士族的土地兼並,
經過賣地和開設青樓,徐州府庫的財政壓力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無論是物資消費和精神消費,隻能治標,不能治本。要想真正的解除危機,隻有發展生產力。
發展生產力,是解決一切矛盾的根源。
如何發展生產力,陳平根據兩世記憶,進行了邏輯推算,然後寫下了一篇簡短的論文。
論文的結構。(自定義結構)
一,題目。
二,邏輯推算。
三,推算後的理論內容。
四,論文總結。
論文的題目。發展生產力。
邏輯推算。推算過程為。
一,已知條件,發展生產力。
二,根據已知條件推出一條較為正確的結論。正確結論是,根據現階段的實際情況,發展農業生產力是最為重要的,農業是第一產業。
三,根據正確結論,製定相應理論,然後驗證理論。
四,驗證理論的方法是,實踐。實踐是驗證真理的唯一標準。
五,以實踐驗證理論,然後製定相應法律,最後用法律手段維護正確真理。
總述,今後以發展農業生產力為主要目標,製定理論內容。
推算後的理論內容。
一,根據當下的徐州環境,東漢末的社會環境,製定興農理論。
興農理論的內容是,農業乃重中之重,農業是第一產業,要全力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生產力。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農業以林業,畜牧業,漁業為輔。
二,製定工業理論。
工業理論的內容是,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情況下,提高工業基礎。工業要為農業服務。
三,製定商業理論。
商業理論的內容是,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情況下,提高商業基礎。商業要為農業服務。
四,製定政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