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理論的內容是,州牧府的宏觀政策,地方的主要政策,都要偏向農業。製定農業法律,法律服務於農業。破壞農業,重罰。興旺農業,找到農業增長點,重賞。
五,製定學術理論。
學術理論的內容是,研究農學,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產品的多樣性。
總述,五條理論需要實踐驗證,需要在特定時間內進行判斷和修改。
論文總結。
總結,在當下時間段,發展農業為重中之重,農業是支撐經濟的重要保障,農業是最為重要的生產力。
陳平寫完了論文之後,召集眾部下進行傳閱,然後進行論文討論。
討論的時間進行了三天,這一次大討論,陳平集團製定了徐州今後的發展目標,那就是發展農業。
目標有了,當然要頒布政策。
但是,政策不是那麼好頒發的。政策和理論一樣,都需要實踐。
陳平決定,進行一次遠遊。
人道是,讀完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多看一看,多實踐一番,對論文中提到的理論,對今後的政策頒布,都是有好處的。
陳平製定了遊走路線。
路線為,從徐州出發,經琅邪,入北海東萊,然後再南下東海,廣陵,臨淮等地,最後再次回到徐州城。
陳平此次遠遊,除了實踐以外,還有兩個目的。
其一,視察難民的安頓情況。
其二,解決另外一件家事,安頓陳氏族人。
因陳平鳩占鵲巢,陳珪,陳登又紛紛成為植物人,陳氏族人對陳平有著濃濃的仇恨。
陳平身為徐州陳氏的族長,是不能害陳氏族人的。那麼隻有一個辦法,囚禁。
除了陳珪,陳登,陳應,留在徐州城,所有的陳氏族人,先找個地方囚禁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有不間斷得進行關懷和幫助,幾代之後,想必這仇恨也應該解開了。
陳平堅信,時間是撫平仇恨的最好方法。
陳平帶有目的的遠遊,得到了部下的認可。
遠遊之前,陳平將他的工作進行了交接。陳平令張昭打理徐州政務,令郭嘉擔任軍師中郎將,其餘謀士和部將,梳理各方關係,防守城池,訓練兵士,維護各地治安。
陳平除了交接他的工作,又暗自下達了押送陳氏族人的命令。
“令,許褚領兩千兵,五百仆人,乘五十輛馬車,押送陳氏族人。”
命令發出,一切妥當。
三日後,陳平和許褚在午夜無人之際,踏上了遠遊的路。
“我們要去哪裏。”
馬車中,陳登的兒子陳肅,小心的問著陳平。
陳平看著陳肅,喃喃的道。
“那是一個好地方,你可以看到大海。但是,沿途的風景不是那麼美好,你如果想看一看,那就跟著我。或許,你看到這些風景之後,會對我改變看法。”
“風景嗎。”
陳肅歪著頭,半信半疑的看著陳平。
陳平看著不相信的陳肅,對陳肅扮了一個鬼臉。
陳平的舉動,讓八歲的陳肅一陣發笑。
“不要笑,有些風景很嚇人的,連我都害怕。”
陳肅撇了撇嘴,似陳登一般,高傲的道。
“陳家子弟就沒有害怕的事情,明日的風景,陳肅看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