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璋詫異地望著他:“不會吧!看你風塵仆仆的樣子,怎像沒事?”
李世民又笑著,玩笑地說:“嘿嘿!元帥,侄兒曾在元帥帳下聽令,元帥又一向與我父要好,難道沒事,我就不能來嗎?哈哈哈……”
賀璋見他似乎是有事不便說,便把他領進草堂。兩人坐定,家人立刻獻上茶來。
賀璋說:“邊關平定,你回了太原,我本當去太原向唐公當麵答謝,你父親倒先派你看望我來了!”
李世民這才秘密告訴他:“他老人家一直惦念元帥,不斷問及元帥的情況。得知元帥為花將軍的事得罪了楊淩素,萬歲聽信楊淩素讒言,將元帥革職,花將軍也被打進天牢,他老人家深感不平,便帶小侄到東都,以向皇上奏報晉陽宮竣工的消息為名,探聽消息。得知元帥的詳情後,他老人家急如星火,派我火速帶人趕來。元帥大難臨頭,我父讓小侄救元帥脫難來了。”
賀璋大吃一驚:“此話從何說起?”
李世民說:“楊淩素在皇上麵前彈劾元帥是劫獄的罪魁禍首,萬歲降旨讓楊化龍帶領人馬前來逮拿元帥進京發落。我們父子料定元帥進京難逃一死,我父派侄兒馬不停蹄前來,接元帥去太原避難!”
賀璋一聽,一臉茫然:“竟有此事?”
李世民說:“元帥難道疑我父子?”
賀璋搖搖手,沉思了一下,問:“楊化龍可曾帶兵出京?”
“楊化龍出京在先,侄兒出京在後。侄兒抄近路急趕,搶先一步到了,怕驚擾元帥,侄兒讓人馬埋伏在村頭的土地廟後幹枯的坑塘裏,吩咐他們以瓦崗寨義軍的名義,阻止楊化龍的人馬進莊。”
賀璋想起煬帝一味地寵信楊淩素,不由得氣惱,想了片刻,決然地說:“不!世民,感謝你們父子的好意。我不走!”手在桌子上一拍,“看他們能把我怎麼樣!”氣憤得站起身來。
李世民走上前去勸他說:“元帥,我父對侄兒再三囑咐,讓侄兒告訴元帥,識時務者方為俊傑,萬不可進京送命,遺冤千古!”
賀璋難抑心中的氣憤:“我為了隋室江山,提著腦袋在沙場征戰了大半生,也算對得起先帝了。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活到今日,丟了腦袋,也沒什麼遺憾的了!我去門外等待楊化龍,看他將我怎的!你快快離開這裏,不要讓楊化龍撞上了。”說著氣昂昂地走出屋去。
李世民連忙走上前,在屋外花廳前拉住了他,殷切地勸道:“元帥,狡兔方知設三窟避禍,元帥為何如此固執?”
賀璋拉住他的手,眼睛濕潤了:“世民啊,不是我固執。萬歲既然有旨讓楊化龍來拿我,我若隨你前去,定然連累你們父子。我於心何忍哪?”
“元帥差矣!”李世民說。“元帥一生光明磊落,功業驚世,又是三軍之帥,乃國家擎天之柱。挽大廈之傾覆,非元帥莫屬。元帥何能賭一時之氣,忘乎國家和萬民之望?小不忍要亂大謀。……我們父子既然作此決斷,何懼連累?”
“不不!”賀璋固執地搖手說。“我不能讓你們父子因我而遭難。忠臣良將難道死我賀璋一個還不夠?為何要都搭進去呢?”
李世民說:“事情不會如元帥想的那樣嚴重。元帥隨我悄悄而去,無人知元帥下落,也就連累不了我們父子。暫時避過奸臣毒手,以求日後除奸以清君側,於國於民,都是有利的呀!再說,侄兒今天既然來了汝州,如若被他們知道,元帥隨侄兒去,我父子要受連累;不隨侄兒去,我們父子不是也要受連累嗎?我們父子為救民於水火,早將生死置之度外。元帥還是先隨侄兒前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
賀璋欲再說什麼,兩名莊丁跑進院報信來了,上氣不接下氣地向賀璋說:“元帥,楊化龍的人馬就要進莊來了,請元帥快快躲避!”
李世民更加著急地望著賀璋:“元帥,眼下情勢十萬火急,萬萬猶豫不得了!”
賀璋想了想,說:“那我就更不能陷你們父子於不忠了。世民,你快快離開!”
李世民斬釘截鐵地說:“元帥,我父子赤誠之心,天地可鑒!今天侄兒既領父命遠來,見到了元帥,寧願被他們與元帥一起逮拿進京,同歸於盡,決不離元帥一步!”
賀璋望著李世民,心裏無比感動:“世民,你……”
“元帥若為我們父子著想,請速速和家眷一起上馬!”
這時,又兩名莊丁跑進來稟報:“元帥,楊化龍帶領人馬進莊了!”
賀璋望著李世民:“世民,你何必要隨我同去喪命呢?”用手推著李世民,“快走!”
李世民急中生智,激賀璋道:“無論元帥怎樣,世民決不離開元帥!元帥呀元帥,沒想到我們父子真的要死在你賀叔叔之手啊!”
賀璋見李世民如此堅定,無可奈何,心想,世民說的也是道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讓楊化龍拿進京去,逃不過一死,我忠君一生,豈不要落下穢名?遺下沉冤,何人能為昭雪?豈不要遺臭萬年了嗎?……他想到這裏,便咬了咬牙,作了決定:“好吧!我就破釜沉舟,隨你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