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功與過(1 / 3)

薛三娘在邙山告別眾人,隻身來到城北關的時候,才知情況發生了變化。城關的百姓一片慌恐,她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便向慌恐中的百姓打聽。百姓告訴她夜裏有人大鬧皇宮,從天牢裏劫走了重犯,煬帝氣極敗壞,降旨將全城戒嚴,捉拿凶犯,幾千人馬出動。東都戒備得像鐵桶一般,她一連幾天沒尋到進城的機會。後來一天夜裏,她終於翻越城牆進了城。宮外晝夜重兵把守,她無法進去,知道柳述心懷正義,曾為木蘭和賀璋直諫,夜裏便去了柳述家中。柳述告訴她,有人啟奏當時闖宮的是青龍山義軍,楊淩素在煬帝麵前彈劾賀璋是劫獄的罪魁禍首,攛掇煬帝命楊化龍去汝州捉拿賀璋,幸好賀璋讓李世民救走;楊淩素又討得煬帝恩準,讓楊化龍帶領五千人馬剿青龍山來了。薛三娘得知這一消息,心急如火,立即放下為父母報仇的事,向柳述討了一匹快馬,沿著楊化龍的進軍道路,晝夜不停,追了下去。她一路打聽官兵消息,追到偃師縣,追上了楊化龍,得知官軍趕路趕得人困馬乏,要在偃師縣城中歇息一夜,她便火速趕來青龍山報信。

薛三娘說了官兵詳情,司馬方宣說:“情況已經明了。敵眾我寡,如何對敵,請眾位將軍各抒已見。”

王伯當問薛三娘:“可知楊化龍帶將領多少?有沒有名將?”

薛三娘說:“將領有數十人,其中有名的便是鮑尤。”

王伯當聽了,心便放下了幾分,說:“楊化龍很少率兵打仗,年輕氣盛,有勇無謀,卻固執己見。所帶兵將雖多,卻無名將,最有名的鮑尤也不過是無名小輩。常言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楊化龍的到來沒什麼可怕。他想速戰速決,咱們偏不與他速戰,倚仗山上有利地形固守,讓他急得跳起來,再瞅準機會收拾他,伺機組織出擊,慢慢吃掉他們。”

司馬方宣說:“但戰事拖得過長,楊化龍會援兵不斷,對我們不利。”

趙世雄提議:“我們先發製人,讓弟兄們提前埋伏於山下,打他個措手不及,如何?”

趙俊生想了想,說:“計是好計,但需足夠的人馬作後盾。可惜我們的人馬太少了。小部人馬下山埋伏,難以勝敵,造成山上空虛,如若初戰不勝,先挫了自家士氣,對山寨不利。楊化龍初來乍到,士氣正盛,敵強我弱,不如先避其鋒芒。”

金花說:“我們是否可以出奇兵製勝?”

司馬方宣說:“可以一試。先派一支人馬提前隱蔽在山外樹木裏,在敵人未站穩腳跟時,瞅準敵人薄弱處,突然出擊。能有大勝更好。不能有大勝,也會讓敵人摸不著頭腦。敵人不知山上虛實,便會心生顧慮。如此,對我們用兵也就有利了。”

趙俊生說:“此計甚好。敵眾我寡,要快突快撤,不要戀戰。”

金花讚同說:“如此,敵人在明處,我們在暗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其不備,速戰速決,能吃掉多少敵人就吃掉多少,吃不掉就速快撤進山林。敵人不知虛實,諒也不敢追趕。他們若追進樹林更好,我們正好利用熟悉的地形,打他個暈頭轉向!即使不能全勝,也可傷其指爪,讓其心驚膽寒,然後再一口一口地吃掉他!”

趙世雄覺得實在是好計,說:“山上能殺能戰的雖然不過千人,但個個都對官兵懷有刻骨仇恨,而且訓練有素,打起仗來一個頂十個!”

“而且,趙俊生兄弟和金花將軍都是多年經過大陣仗的能殺慣戰的驍將,有勇有謀。又有司馬老英雄出謀劃策。楊化龍人馬雖多,而最後到底會鹿死誰手,還說不定呢!”王伯當補充說。

司馬方宣聽了,心更加堅定了,說:“可先這樣決定。之後的仗怎麼打,看局勢而定。”

趙俊生望望趙世雄:“那就請世雄大哥和王大哥吩咐吧。”

王伯當自告奮勇:“我帶一股人馬下山,隱蔽在樹木裏,撞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