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李淵之謀(3 / 3)

李淵對他說:“我父子聞得忠良被害,萬分焦急。花將軍和薛娘娘一幹人等我們不知去向,無法去救;但聞知元帥攜家眷回了汝州,哪能不救?當時世民若不讓士卒扮成響馬,朝廷得知元帥來了太原,豈肯善罷甘休?世民出此一策,意在斷絕萬歲緝拿元帥之念哪!”

張方哲誇讚道:“世民好機智!”

“唉!賀璋性命事小,失節事大。若天下人都知賀璋從了反賊,豈不指名唾罵嗎?”賀璋固執地說。

“哈哈哈……”李淵又大笑起來,“元帥差矣!元帥隨那楊化龍去送死,難道能逃脫反叛之名嗎?萬歲斬了你的首級,豈不要無中生有,羅列一些罪名,召告天下?元帥雖然無罪,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詞?你若死了,又有何人能與你辯白昭雪?元帥拗其一理,豈不是愚忠了嗎?”

“唐公說的是理。”張方哲勸賀璋說,“元帥不要太耿直了!”

李淵說:“李淵以為,元帥那樣的‘忠君’,實是太迂腐了。元帥難道沒想過,我李淵當時被貶到太原,如果像元帥這樣隻認死理,拗著要辯個清白,隻怕頭上的這顆腦袋早就不在了。可我李淵如今還活的好好的,並且到太原後手中仍然握有兵權,讓那些專靠嘴巴害人的家夥不得不有所忌憚。久後安知那些奸臣不會死在李淵的刀下?”

賀璋似明白而又非明白地望著李淵,無話可說了。

李淵繼續說:“元帥先在這裏住下,其他的事情,咱們以後再議。這次救得元帥性命,算是盡了我父子保護忠良之責。日後元帥要做什麼,隻要對元帥無礙,對天下有利,我父子定然一力相助。”又向張方哲說,“張將軍,你有什麼話,就向元帥說吧。”

張方哲對賀璋說:“留守邊關的將士們聽說元帥和花將軍遇難,心都要急碎了。柳劍青、侯俊兒將軍在邊關實在呆不下去,已經離開邊關,帶領人馬,設法搭救元帥和花將軍去了!”

賀璋一驚:“怎麼,他們離開了邊關?這還了得!”

李淵插上來說:“常言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元帥已不在邊關,再不是三軍之帥,還管得了人家嗎?”

張方哲說:“是啊。元帥邊關平敵十數年,隻差沒把頭顱丟在那裏。花將軍雖是女流,卻是女中豪傑,邊關將士,哪一個能比得上她的功勞?可你們這樣的功臣,有小錯萬歲尚且不赦,怎不叫人心寒、氣憤?”

賀璋無話可講,垂頭喪氣:“唉!……”

這時,李世民進來了。李淵問李世民:“元帥家眷安頓好了嗎?”李世民答:“安頓好了。父親,皇上派人來,問太原是否發現花木蘭和薛娘娘一幹人等,等父親去見。”

李淵氣憤地一甩衣袖:“不見!是皇上懷疑起我了。你去回他們,聖上既然降旨令各地捉拿欽犯,我們這裏怎敢窩藏?太原什麼也沒有發現。”問賀璋,“元帥可知花將軍和薛娘娘他們去了哪裏?”

賀璋說:“他們隨義士趙世雄去了青龍山,但不知花將軍和趙將軍他們是否從青龍山回了原籍。”

李淵聽了,想了一想,果斷地向李世民說:“你速遣蓋茂帶人馬去青龍山,打探花將軍和薛娘娘他們的下落。如果他們被楊化龍圍困在青龍山上,一定要設法相救,讓他們來太原避難。”

“是。”李世民答應著離去。

這裏,老家人來報:“老爺,酒席已經準備好了。”

李淵說:“好。元帥,張將軍,李淵稍備薄酒與元帥接風,同時也招待張將軍。不成敬意,請!”

賀璋和張方哲同時說:“請!”

李世民出了客廳,命侍從將蓋茂傳來,向蓋茂說:“蓋茂將軍,花將軍已被救離了東都,與營救她的薛娘娘等人隨義軍去了青龍山。我父有令,你速帶一千人馬前去,把他們接來太原。如果他們被楊化龍圍困在青龍山上,一定要設法將他們救出。”

蓋茂答應一聲:“遵令。”李世民立即點了一千人馬,交給蓋茂帶領,趕往青龍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