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04封書信:學會馬上就去做(1 / 3)

“人生就是一場偉大的戰役,為了勝利,你需要行動,行動,再行動,永遠行動!這樣,你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

書信譯文

December24,1897

親愛的約翰:

聰明的人說的話總能在爸爸的腦海中留下烙印。有位聰明的人說:“教育是一個擁有豐富內涵的概念,但是教育本身不能教會你事物的全麵。”這位聰明的人向我們展示了一條真理:你接受的教育再豐富、再博大精深,但是沒有行動,世界上最實用、最美麗、最可行的哲學也沒有辦法執行。

爸爸一直相信,機會是通過行動實現的。再完美的計劃都有缺陷,而很普通的想法,但如果能持續的堅持執行,就會有成功的希望。執行普通的想法總比半途而廢的好計劃要好得多,因為前者會持之以恒,後者卻功敗垂成。所以爸爸說,成功沒有秘訣,要在人生的測試中取得好成績,有聰明大腦、非凡的才藝當然好,即使你能力平平沒有關係,隻要肯積極行動,你就會越來越接近成功。

遺憾的是,很多人很多人都沒有做到這一點,結果是一輩子碌碌無為輩。看看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你就會發現,他們都有在被動的活著,他們說的遠比做的多,甚至隻說不做。但他們幾乎個個都是找借口的行家,他們會找各種借口來拖延,直到最後他們證明這件事不應該、沒有能力去做或已經來不及了為止。

與這類人相比,爸爸似乎聰明、狡猾了許多。科迪先生吹捧爸爸是個主動做事、自動自發的行動者。爸爸很樂意這樣的吹捧,因為我沒有辜負它。積極行動是我身上的另一個標識,我從不喜歡紙上談兵或流於空談。因為爸爸知道,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世界上沒有哪一件東西不是由一個個想法付諸實施所得來的。人隻要活著,就必須考慮行動。

很多人都承認,沒有智慧基礎的知識是沒用的,但更令人沮喪的是即使空有知識和智慧,如果沒有行動,一切仍屬空談。行動與充分準備其實可以看成是相對立的兩個方麵。任何事情都必須適可而止。為了準備的更加充分卻遲遲不去行動,最後隻會徒然浪費時間。換句話說,事事必須有節製,我們不能落入不斷演練、計劃的圈套,而必須承認現實:不論計劃有多周詳,我們仍然不可能準確預測最後的解決方案。

爸爸當然不否認計劃非常重要,計劃是獲得有利結果的第一步,但計劃並非行動,也無法代替行動。

就如同打高爾夫球一樣,如果沒有打過第一洞,便無法到達第二洞。行動解決一切。沒有行動,什麼都不會發生。我們無論如何也買不到萬無一失的保險,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下定決心去實行我們的計劃。

沒有行動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壞習慣:總是安於現狀,拒絕改變。爸爸認為這是一種深具欺騙和自我毀滅效果的壞習慣,因為一切都在變化之中,正如人會生死一樣,沒有不變的事物。但因內心的恐懼——對未知的恐懼,很多人抗拒改變,哪怕現狀多麼不令他滿意,他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看看那些本該事業有成,卻一事無成的人,你就知道不同情他們是件很難的事。

是的,每個人在決定一件大事時,心裏都會些許擔憂和恐懼,甚至還會為“要不要做”而困擾。但“行動派”會用決心燃起心靈的火花,想出各種辦法來完成他們的心願,更有勇氣克服種種困難。

很多缺乏行動的人大都很天真,喜歡坐等事情自然發生。他們天真地以為,別人會關心他們的事。

事實上,人們隻對自己的事情感興趣。例如一樁生意,我們獲利比重越高,就要越主動采取行動,因為成敗與別人的關係不大,他們不會在乎的。這時候,我們最好把它推一把,如果我們怠惰、退縮,坐等別人采取主動來推動事情的話,結果必定會令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