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把絕大多數的人擋在了成功的大門之外,百分之九十九的失敗都是因為人們慣於找尋借口。”
書信譯文
April15,1906
親愛的約翰:
瑟庫菲爾德船長又輸了,他輸得有些氣急敗壞,一怒之下把他那根漂亮的高爾夫球杆扔上了天,結果他隻得再買一個新球杆了。
坦率地說,爸爸比較喜歡瑟庫菲爾德的性格,人生奮鬥的目標就是求勝,打球也是一樣。所以,爸爸準備買個新球杆送給他,但希望他不要把這當成是對他發脾氣的鼓勵,如果他總是這樣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那爸爸可就慘了。
瑟庫菲爾德船長還有一個令人稱道的優點,盡管輸球會令他不高興,但他認為贏本身並不代表一切,而努力去贏的做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輸球之後,他從不找借口。事實上,他可以以年齡太大、體力欠佳來解釋他輸球的理由,為自己討回顏麵,但他從來不這樣做。
在爸爸看來,借口是一種思想的產物,而被這種思想侵蝕的人,無一例外的都是失敗者,當然一般人也有一些事事找借口的想法。但是,一個人越是成功,越不會找借口,處處亨通的人,與那些沒有什麼作為的人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借口。
如果你留心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碌碌無為之輩,或者不曾計劃要有番作為的人,經常會有一大堆所謂充分的解釋:為什麼他沒有做到,為什麼他不做,為什麼他不能做,為什麼他不是那樣的。失敗者為自己料理“後事”的第一個舉動,就是為自己的失敗找出各種理由。
爸爸瞧不起那些事事找借口的人,因為那是無能者的作風,爸爸也同情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為借口是製造失敗的根源。
懦弱者一旦失敗,總會找出一種“好”的借口,然後抓住不放,而且總是拿這個借口對他自己和他人解釋:為什麼他無法再做下去,為什麼他無法成功。開始,他自己還知道這些借口大多都是撒謊,但是在不斷重複使用後,他就會越來越相信那完全是真的,相信這個借口就是他無法成功的真正原因,結果他的大腦就開始怠惰、僵化,讓努力想方設法要贏的動力化為零。但他們從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個愛找借口的人。
有時我們還能看到有人站出來說:“我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但是,一直以來,還沒有任何人,敢於站出來說:“我的失敗是自己造成的。”失敗者都有一套失敗者的借口,他們將失敗歸咎於家庭、性格、年齡、環境、時間、膚色、宗教信仰、某個人乃至星象,而最壞的借口莫過於健康、才智以及運氣。
生活中我們最常聽到就是拿健康作為失敗的借口,一句“我的身體不好”或“我有這樣那樣的病痛”,就成了不去做或失敗的理由。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健康的,每個人多少都會有生理上的毛病。
很多人會完全或部分屈服於這種借口,但是一心要成功的人則不然。科迪先生曾為爸爸引薦過一位大學教授,他在一次旅行中不幸失去了一條手臂,但就像爸爸所認識的每一個樂觀者一樣,他還是經常微笑,經常幫助別人。那天在談及他的殘障問題時,他告訴爸爸:“那隻是一條手臂而已,當然,兩個總比一個好。但是切除的隻是我的手臂,我的心靈還是百分之百的完整也正常。我實在是要為此感謝上帝。”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當我遇見一個沒有腳的殘疾人,我覺得我沒有理由再為我腳上的破鞋煩惱了。”慶幸自己的健康比抱怨哪裏不舒服要好得多。為自己擁有的健康感謝,能有效地預防各種病痛與疾病。爸爸經常提醒自己:累壞自己總比放著朽壞要好。生命是要我們來享受的,如果浪費光陰去擔憂自己的健康而真的想出病來,那才是真正的不幸。
“我沒有聰明的大腦”的借口也很常見,大約有九成的人都有這個想法,隻是程度不同而已。這種借口與眾不同,它通常默不做聲。人們不會公開承認自己缺少足夠聰明才智,多半是在自己內心深處這麼想。
爸爸發現大多數人對聰明才智有兩種基本錯誤態度:太低估自己的腦力,和太高估別人的腦力。因為這些錯誤,使許多人輕視自己。他們不願麵對挑戰,因為那需要相當的才智。認為自己愚蠢的人才是真正愚蠢的人,他們應該知道,如果有一個人根本不考慮才智的問題,而勇於一試,就能夠勝任得很好。
在我看來,你有多少聰明才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如何將已經擁有的聰明才智運用的生活中去,要成為一個好的商人,不需要有閃電般的靈敏,不需要有非常驚人的記憶,也不需要在學校名列前茅,唯一的關鍵,就是對經商要有強烈的興趣和熱心。興趣和熱心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