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大都行(五)(1 / 2)

那女子待魚幸自己領會了片刻,又道:“五位之中,尚缺西中兩位。這兩套劍法,叫‘銳金劍’與‘厚土劍’,我也一並說了給你聽。”從他手中接過‘泣劍’,先占正中,使了三十六招,又占西方,使了十八招。魚幸全神貫注,仔細看了。那女又將“銳金”“厚土”兩套劍法的精義說給了他聽。

約摸過了一個時辰,那女子問道:“記住了麼?”魚幸道:“前輩所說的劍訣,我已全部記在心裏了。”那女子道:“好,總共是一百八十九招,你過去使一遍出來我看看!”魚幸應了聲“好”,接過長劍,舞了出來。這一次一百八十九招隻錯了二十一招。

那女子道:“這許多招式,你就算天資空前絕後,一時半會也學不全,你把劍訣,步法及身形的轉換全都記住,日後勤加練習,不要生疏了。你片刻能夠記住一百六十八招,乃是前無古人之舉。當年我學劍之時,單憑‘伏羲劍’,就花了十一天。”

魚幸道:“晚輩熟知伏羲六十四卦,所以誤打誤撞,記了許多,前輩學劍之時,想必是連這些也從頭記起,那才花了十一天的。”那女子道:“好孩子,你不自滿,好的很。滿招損,謙受益,如你一般人品,日後行走江湖,也不怕丟了我的臉。”

魚幸聽她說“丟了我的臉”這五個字,陡如五雷轟頂,心中一個念頭遽然冒了出來。

那女子見他舉止怪異,不禁問道:“你怎麼了?”魚幸強製克製自己,說道:“晚輩有一件事,不知該不該說給前輩聽。”

那女子似乎已猜到了個大概,說道:“好孩子,我對你絕無惡意,你說吧。”魚幸慨然道:“魚幸無能,竟得前輩垂憐,心中惶恐萬分。日後使前輩教的劍法時,自不會損了你的麵子。不過我自幼跟師父在一起,師徒情深,過於父子……”

那女子聽到這裏,打斷了他的話,說道:“你是怕我以次來要挾你?叫你投在我門下?嘿嘿,你雖然領悟力異於常人,可卻沒被我看在眼裏!”魚幸默然不語。那女子似乎覺得有些過了,又柔聲道:“好孩子,你看我豈是這樣的人?我隻求他不怨我懟我,那就心滿意足啦。”

魚幸聽她一說,心中大石這才落下,但卻滿腹狐疑:“他?他是誰?”抬頭看她一眼,隻見她眼波流轉,眸子之中流露的竟然有一股少女的嬌羞,不一時不知如何說話。

那女子忽道:“好孩子,你找到你師父之後,千萬不要說我今夜授劍之事。他若問起,你便說……便說……”

“便說”二字梗在她喉嚨,就說不下去,她仰天清嘯一聲,林中鳥兒“喳喳”飛起。她對魚幸道:“走吧,這便進城。”

魚幸疑惑道:“進城?”抬頭一看天邊,卻嚇了一大跳,隻見太陽已在頭頂,不知不覺間,竟然已過了一夜。那女子笑道:“學劍者心外無他物,不分日升日落,實屬常事。”

大都城坐落在燕山以南,在突厥語中稱為“汗八裏”,乃是“大汗居住之處”之意。從至元四年開始動工,曆時至今,已完成宮城、宮殿、皇城、都城、王府等工程的建造(按:曆史記載其實共花了二十餘年)。但前年詔令規定,遷入大都新城必須以富有者和任官職者為先,故而城外來往的以富貴之家為多。

兩人一同來到城門之外。隻見城門處有士兵把守,盤查得正嚴。無論貧富賢愚,老幼婦孺,出入城門,那些守城士兵都要搜一搜所帶之物,再行檢查,才允通行。那女子將魚幸拉到一邊,道:“此時正值春耕之季,商旅外遊之時,卻有士兵盤查,咱們先瞧瞧,大都城中定是發生了什麼要緊之事。”

便在此時,隻聽得腳步聲踏踏而響,一行數十人人朝城門走去。那女子見這一幹人雖然背上各背一個大大的行囊,但腳步輕快,絲毫不顯疲累之態,都暗自驚奇。魚幸也瞧出了端倪,低聲道:“前輩,以我之見,這幾人絕非尋常的百姓。”那女子道:“他們身負行囊,風塵仆仆,看著不像大都城中之人,且聽他們說些什麼。”

守城的士兵見有人來,都將長槍在城門前一封,凶巴巴地問道:“囊中是什麼東西,放下來檢視,再允進城!”其中一個灰衣漢子拳頭捏緊,正要發著,當先那個白士打扮的中年人一扯他衣裳,隨即拱手道:“我兄弟六人,帶了奴仆小廝六人,乃是從江南而來……”聽聲音軟綿綿的,果然是蘇州一帶口音。

一名士兵頗不耐煩,喝道:“軍爺可沒問你祖宗的住處,叫你卸下行囊來檢視,囉嗦什麼?”那白士笑道:“軍爺切莫動怒,我兄弟六人,背上背的都是尋常衣物及行醫之物……”兩個士兵對望一眼,半信半疑,同時問道:“六位是行醫的?”語氣較之前已大為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