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朝廷注意(1 / 1)

隨著交州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體製的大量改變,使得朝廷監察禦史和大量官員開始紛紛有奏折傳入京中。

李德在交州地區的工業博興,引起了皇帝的猜忌,加之李德手握一方軍政大權,很可能成為下一個軍閥勢力,大唐皇帝李淵陛下,下令李德奉旨進京。

李德在萬般無奈之下,隻能隨著前來傳旨的太監前往大唐帝都,長安。

此時的唐朝,初生之時,一派一元複始,萬象更新的氣勢,李德經過將近三個月的奔波,來到了帝都。

帝都長安,在後世被稱為西安,是中國建都最早,建都最久,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西安濃縮了中國曆史的精華:從奴隸製社會的頂峰西周王朝、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中國第一個盛世王朝西漢到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唐朝,從成康之治、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盛世、開皇盛世、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長安書寫了中國曆史最華彩的篇章。在中國曆史上,有21個政權被認為在長安建都。

從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長安”最為長久和著名。長安,是中華文明史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都城。長安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據《廣博物誌》、《述異誌》、《山海經》等記載,傳說中的盤古開天辟地、女媧補天等故事都發生在這裏。據考古證實,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裏就是藍田猿人的聚居區,新石器時代早期,這裏就已經形成了原始聚落“華胥古國”、“半坡”、“薑寨”、“灰堆坡”等。西安高陵楊官寨遺址發現,將中國城市曆史推進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同時確定了長安是世界曆史上第一座城市。“秦州自古帝王都”,公元前12世紀,周文王在這裏建立豐京、鎬京兩京,從此,長安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200多年(不計陪都),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13朝古都,中國曆史上的鼎盛時代周、秦、漢、隋、唐均建都西安。漢唐時期,長安是中國對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過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漢長安城是鼎盛時期羅馬城的6倍大,隋唐長安城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一直充當著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的到來,“西羅馬,東長安”是其在世界古代曆史地位中的寫照,朝鮮古都以及RB的奈良、京都等城市都是嚴格按照唐朝京師長安的建製規劃。長安向世界展現了文明中國擁有的自信、開放、大度、包容的民族精神,鑄造了炎黃子孫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著名的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秦始皇陵兵馬俑則展示了這座城市雄渾、厚重的曆史文化底蘊。

可是,在天寶十五年(750年)七月,安祿山反軍攻陷長安,玄宗李隆基自長安逃亡蜀中。使得大唐帝都的長安承受了一場非常嚴重的兵禍之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廣德元年(763年),吐蕃乘大唐平安史之亂無暇西顧之機,攻占河、隴廣大地區。程元振隱情不報,至是年十月,吐蕃攻到奉天、武功,京師震駭,代宗以子儀為關內副元帥,出鎮鹹陽抵禦。未及集兵,吐蕃率吐穀渾、黨項、氐、羌等20萬眾渡渭水逼近長安。李光弼兵10萬懼而不敵,代宗李豫棄長安出走陝州,吐蕃立傀儡皇帝李承宏(金城公主之侄),停留15日,引兵西退。長安,又一次,被洗劫一空,史稱“長安七日”。

建中三年(782年),節度使李希烈叛亂,建中四年(783年)八月發兵三萬,圍攻襄城。德宗從西北抽調涇原的兵馬去救援襄城。十月,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帶了五千人馬途經京城長安。適逢天降大雨,涇原兵士全身都濕透了,凍得發抖。而唐朝廷派京兆尹王翃犒賞軍隊。王翃帶給軍隊的盡是粗米鹹菜。涇原兵士大怒,產生了嘩變,鼓噪攻入長安城。姚令言正要入朝辭行,聽說部下嘩變後,急忙趕來勸解士兵說:“諸君失計!東征立功,何患不富貴,乃為族滅之計乎!”德宗也急忙派宦官帶著二十車錢帛去慰勞兵士,想亡羊補牢,穩定局勢。然而,激怒的涇原兵士已經完全失去了理智,不但殺死了宦官,還用兵器脅迫姚令言向西進兵。亂軍入城後,立即開始衝擊皇宮,皇宮的禁衛軍無法抵抗,德宗倉皇逃往奉天,叛軍迎朱泚為主,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涇師之變”。

廣明元年十二月(881年),黃巢起義軍攻入長安,僖宗南逃成都。黃巢大起義,摧毀了大唐王朝最後的底蘊。

曆史上,唐帝都長安,共計被占領共計九次之多。李德想到這裏,不禁感慨萬千。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此時的李德,來到了大唐帝都的長安,新姿勃發,心胸開朗。作為漢民族文化的傳承,作為漢民族文化的代表,大唐,我李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