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炮船離敵艦隻有3000多米了,四班和八班的炮船迅速向敵艦兩側迂回過去。舵手緊緊握著舵,炮手、機槍手做好了發射準備,大家全神貫注地注視著敵艦上的動靜。
炮船離敵艦更加近了,隻見敵艦上的炮口一閃一閃地發出炮擊的火光,指揮塔上還站著幾個頭目。
王連長見時機已到,大手一揮:“開炮!”
“轟隆隆隆!”我指揮船首先向敵艦開炮轟擊。緊接著,四班和八班的炮船也開了火。激戰數分鍾後,隻見敵艦上冒起一團黑煙,我神勇的炮手命中了目標。受傷的敵艦一麵打著倒車向後退卻,一麵更加瘋狂地開炮,妄圖阻止我炮船前進。
海麵上濺起一排排水柱,爆炸聲此起彼伏。但這擋不住無畏的戰士!他們沉著地駕駛著炮船,破浪前進。
八班炮船的指揮員是21歲的楊副排長。戰前,他向上級表示過戰鬥決心:一定要帶領戰士們英勇作戰,戰勝敵艦。戰鬥中,他牢牢記著自己的誓言,紋絲不動地站在船舵邊,機智勇敢地指揮著炮船作戰。突然,一顆炮彈飛來,在他身旁爆炸,他腰部負了重傷倒下了。在彌留之際,楊副排長斷斷續續地對戰友們說:“你們不要管我!一定要追上敵艦,把它擊沉!”
楊副排長的精神深深感動著戰士們,大家高喊著“堅決為楊排副複仇”的口號,駕船奮勇衝向敵艦。
當炮船追到離敵艦隻有七八百米時,各種火器向敵艦猛擊過去,隻見敵艦又被數彈命中,冒著一團團黑煙,艦身劇烈地搖晃著,指揮塔上的敵人嚇得拚命往艙裏鑽。戰士們準備好了手榴彈和炸藥包,隻等靠上敵艦,就猛衝上去抓活的!但是,狡猾的敵人仗著艦艇馬力大,加快速度倉皇逃竄。
這時,二組和三組的6條炮船,也趕來參加戰鬥了。他們正要協助一組打擊那艘狼狽而逃的敵艦時,突然發現從西洋島東南海麵又駛來了一艘敵炮艇,便向敵炮艇發起猛烈攻擊。
我三組五班的炮船乘敵炮艇集中全力對付我正麵炮船的攻擊時,機智地向敵艇的右側後迂回過去,迫近至六七百米時,出其不意地連續發射5炮,敵炮艇尾部當即被命中3炮,騰起一股濃煙。敵炮艇在劇烈的晃蕩中慌忙掉轉頭來,準備向我五班炮船還擊。而我埋伏在一塊大礁石後麵的六班炮船,等敵艇剛掉過頭來,便悄悄地迂回到它的左後側,連續發射8炮,又命中3炮。敵炮艇在我炮船左右夾攻下,不敢再戰,慌忙掉轉航向,拚命向老巢馬祖島逃去,再也顧不上西洋、浮鷹島上的殘匪了。
就這樣,英雄的水兵部隊,以他們的勇敢和機智,用木殼小炮船戰勝了敵人的鐵殼艦艇,勝利完成了阻擊馬祖島援敵的任務,有力地保障了登島部隊搜剿殘匪的行動。
至7月30日晚,進剿戰鬥勝利結束,島上隱藏的海匪被全殲。這次戰鬥,共殲匪“閩東北地區司令部司令獨立第六支隊”223人,繳獲機帆船10艘,徹底打破了敵人對三沙灣和三都澳的海上封鎖,成為海陸協同作戰的一次成功典範。(題圖為登船出發的人民解放軍剿匪部隊)
(責任編輯:徐嘉)
Times New Roman"'>;日,朱旦華寫信給江西省政協並轉省委,明確表達了自己的心願。她在遺囑中說:“趁我現在頭腦還清楚,正式向領導表明:我不要買新房子,請組織上把這個指標留給那些比我更需要的老同誌吧。……我1937年隻身從上海去延安參加革命,在將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經曆了各種風風雨雨,坐過敵人的監牢,也被下放勞改過。但我從不後悔,隻覺得自己為黨為人民所做的貢獻太少。我已90多歲了,我想在現在住的房子(裏)繼續住下去。我死後,房子交公。……這是我認真思考後作的決定。也算是我一個老共產黨員的遺囑吧。”
2010年5月29日,朱旦華在南昌逝世,享年99歲。她的喪事簡樸而隆重,中共中央和各地群眾都對“優秀共產黨員、傑出共產主義戰士朱旦華同誌的一生”給予了充分肯定。
(責任編輯:張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