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雙色球元年記事1(1 / 1)

從沒有任何一次乒超聯賽總決賽,像立秋之際的微山總決賽這樣備受關注。要論大牌明星,其實早已見怪不怪;要論比賽地點,微山湖的鐵道遊擊隊、京杭運河、稀土礦藏足夠傳奇,但還不至於吸引力爆表;要論結局懸念,或許繼科再戰奧恰尚存期待。然而,不論賽前賽後,所有焦點都彙聚到一個關鍵詞——“雙色球”。

雙色球打起來有什麼不同?看著會不會頭暈?讓對手看出了自己發球的秘密怎麼辦?中間不是還有條黑線嗎,怎麼不叫三色球?為什麼張繼科賽前練習15分鍾打爆了9顆球?為什麼不用別的顏色?以後的比賽全部使用雙色球嗎?買的話多少錢一個?

什麼是雙色球

雙色球還處在試行階段,尚未有最終器材標準。不過,從目前國際乒聯給出的定義來看,“同一種材料、兩種不同顏色對半組成的乒乓球”就是雙色球。比賽用球一半白一半黃,中間通過一條黑線分隔開,黑線上還有兩條垂直向的黑色短線。黑線是塗上去的顏料,並不是材質本身顏色,起輔助線的作用,如同球體上的商標一樣,雖然是白、黃之外的顏色,卻不能算三色球。

雙色球使用非賽璐珞材質,由白、黃兩半膠合而成,是一種新材料有縫球,尺寸與重量也是按照新材料球的標準製造,不折不扣的40+。

僅僅是白黃兩色,便可區分球的旋轉,為何還要加上黑色輔助線?這是通過賽前實驗得出的結果,加上輔助線後轉播的效果更好看。兩條短線也有其妙用,如果在極端條件下球沿著輔助線方向旋轉時,就可以根據短線的位置變化來確定旋轉。

雙色球降生曆程

幾年之前,花色乒乓球的概念便有雛形。中國乒協與專業隊合作,通過畫線和塗料的方式測試花色球。

2014年3月,中國乒協將製造和生產雙色球的任務交給紅雙喜公司,紅雙喜毅然承擔,全力生產。

隨後,乒羽中心科研團隊聯合央視轉播團隊、頂級裁判團隊、北京隊乒乓球專業運動員與四百餘名觀眾,在北京體育大學體育館進行了“花色乒乓球”的效果實驗。通過實驗得到數據反饋,確定雙色球最終樣式,並製作演示視頻。

2014年5月東京世乒賽期間,在國際乒聯年度代表大會上,中國乒協正式提出“雙色球”的相關議案,並現場播放演示視頻,在投票中獲得了90%以上成員的支持。

2014年8月7-10日的微山乒超總決賽,雙色球首次公開秀,通過電視轉播傳遍世界。

球變之道

2002年韓日世界杯,“飛火流星”的設計顛覆了曆代前任,由此開啟世界杯專用比賽球的前衛風潮。那之後德國世界杯、南非世界杯和巴西世界杯的“團隊之星”、“普天同慶”、“桑巴榮耀”分別由14塊、8塊、6塊表皮構成,不僅是外觀的突破,更代表著科技材料與粘合技術的進步,實在是明晃晃的炫技。

而雙色乒乓球在賽前則受到了普遍的質疑,細數乒乓球中關於球的曆次變革,開始時幾乎都是在猶疑與質疑中,慢慢才得到接受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