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雙色球元年記事4(1 / 1)

球勝之道

奧恰洛夫盡管未能複製東京世乒賽的神奇繼續戰勝張繼科,但他在微山便發信給運動員委員會主席薩姆索諾夫,表示比賽中使用雙色球的感覺非常好,不論是軟硬、轉速還是球的速度都非常好,接近世界最好水平了。奧恰的高度評價事出有因,就在比賽開賽之前幾天,一家外國網站報道奧恰洛夫試打雙色球的情況,其中圖片上顯示出奧恰也把練習用球打破了,這與張繼科賽前練習情況如出一轍。但是,在4天的比賽當中,卻並未出現打破球的情況。雖然不少人認為這與比賽采用多球製有關,但比賽前後牢固度差距不應如此明顯。

對此問題,記者特意詢問了紅雙喜總經理樓世和。他說,“對,第一階段的訓練球是有這個問題。有幾個原因,一方麵是乒乓球製造中膠水量不夠,最主要的是在畫線(輔助線)的時候,當時使用了油性塗料,這種塗料會對球的牢固帶來致命損傷。後來我們改了一種塗料上去,連夜將改過的球送來賽場練習和比賽,就解決了牢固度的問題。任何一種新事物的創新或者創造,都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總結,這不可怕,我認為這些小插曲和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主要是有利於乒乓球的發展,有利於項目的推廣提高,這才是我們的目的。”

中國乒協經過幾年準備提出了雙色球議案,通過本次總決賽得到了檢驗,乒協領導、包括劉國梁總教練都給予了肯定,以奧恰洛夫為代表的運動員高度認可,新聞媒體也多是正麵評價,那麼球迷是否買賬呢?記者通過在現場的隨機聊天,了解到球迷觀眾們的感受大致相同。在現場看球和其他比賽沒什麼明顯區別,電視轉播中正常速度播放也沒什麼差異,當現場大屏幕或電視機中出現慢鏡回放時,雙色球確實能直接清晰地看出旋轉來,感覺很新鮮,這是最大的不同。同時,由於40+球的略微增大,好像擦邊和擦網的情況增多了,這應該是適應時間還不夠長的緣故。

就雙色球而言,紅雙喜也有著更長遠的打算。“現在中國乒協和上海乒乓球學院、跟紅雙喜有一個聯合開發項目,就是通過軟件測試出運動員發球或者弧圈的轉速,可以介入到乒乓球轉播中去,很有可能在今年的歐亞對抗賽中使用。通過實驗測出,很專業的乒乓球運動員打出來的轉速大概能達到600轉每分鍾,這樣就能夠通過電視轉播呈現出來,對乒乓球算是一種解密。”樓世和說。

此外,比賽過場的燈光與音響設計,無閃爍電子檔板與裁判台的造型設計,場地周圍排排坐似的包廂設計,派送禮品與微信拍照的互動設計,都為這次乒超總決賽的賽場氣氛增添了不少效果。雙色球的公開實驗,效果似乎不錯。然而,團體賽時長屢屢超過3小時,這對現場觀賽的觀眾無疑是一種考驗。更然而,這3小時的節奏異常緩慢,往往一個球用20秒結束戰鬥,卻要通過撿球、擦汗、思考等一係列超過1分鍾的抓狂準備過程才能看到下一個球。這或許是越來越多網絡精華剪輯版視頻出現的原因吧?